APP下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和谐发展之基

2011-01-01刘江船董月方郑晓卫

群众 2011年3期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一些伴随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诸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社会道德滑坡、群体性事件增多等。这些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也影响着经济发展。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承担着“两个率先”的历史重任,在发展转型期,更需要面对现实问题,充分认清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做到未雨绸缪,及早谋划部署,在社会管理创新上率先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再次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这一重大部署是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一脉相承的,是中央着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具体化,必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新的历史时期,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已不再单纯依靠经济指标,而要更加看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力求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经济领域是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下一个30年,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问题,践行科学发展理念,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势必要将改革的触角向社会领域延伸,重点解决社会建设滞后的问题。我们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全局性重要工作,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统筹抓好经济发展这一硬道理与和谐稳定这一硬任务,构造公众积极参与的全新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尤其是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纵深发展的转型时期,因社会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频频出现的劳资矛盾,部分职工采取极端方式讨薪事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宁信访不信法,基层群众动辄以大规模集访、越级上访方式,向政府施压寻求问题解决;细小的个体事件由于处置不及时,别有用心人员稍加鼓动就会演化为恶性群体事件。应该说,目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我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反映出我们在应对社会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上还有许多不足,说明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大胆变革原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思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长治久安提供稳定社会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人民诉求的务实举措。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追求逐步从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地位和尊严。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人身财产安全、个人尊严维护、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权强私权弱、公权随意侵犯私权、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如征用土地、城市拆迂等环节频频出现的公权随意侵犯私权现象;医疗、住房、就业、食品安全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机制等公共体系建设还需加强完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积极有序参与社会建设管理,切实维护好群众物质精神各个方面需求和人身财产合法权益,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进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离不开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有效监管指导。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各级政府在长期经济管理中所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如守法不适应症,习惯于长官意识、部门意志、随意决策、主观臆断,依法行政“形式化”、“口号化”;如限权不适应症,强权色彩浓厚,公权滥用现象突出;如监督不适应症,习惯于管束别人,自身决策行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等,这些弊端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政府职能由原有主要管理经济向加强社会管理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我们提倡的转变冶同理政理念,建设法治政府、为民服务政府,打造现代政治文明的改革取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此外,在新的转型发展阶段,如何加强信息网络监管,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特殊人群如何实现动态有效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只有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到更力日突出的位置,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改革目标,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努力加强城乡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建设,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参与行政管理的途径,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政府日常工作,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取信心。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