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活动给我的启示
2011-01-01熊咏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6期
为师多年,听过很多节课,却鲜有印象深刻的好课。在一次的聚焦课堂活动中听了四节课,其中上海一位女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这节课既有很好的示范性,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像以前所听的那些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成分。思考良久,有如下启示:
什么是一节好课?效果!如何才能出效果?
关键是课堂设计
这位老师讲的是一节阅读课。众所周知,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最重要的课型之一。该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如何突破重点把握得非常好。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层层递进,互相铺垫。学生互动起来一点不觉得突兀,不知不觉跟着老师完成了任务。我认为这是该老师最高明、最成功的地方。如此匠心独具,可见此老师水平非同一般,除了对教材准备非常充分之外,颇有些教育教学的天分。其实,这位老师并不是同时讲课的四位老师中口语最流利、发音最标准的一个。但是她的课却是效果最好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博得了满堂彩,这得益于她独到的课堂设计。
这节课为什么如此出彩?除了设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师生互动的那种水乳交融的状态
这种状态让这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点也不生涩(该老师面对的是我校的学生,是她从未谋面的学生)。这与她流利的口语、亲切自然的教态,尤其是机智灵敏的反应分不开。有一个小细节我记得很清楚。一开始,学生看到很多老师在场,气氛有点紧张。她就问学生紧张吗,学生说紧张。她笑着说,别紧张,他们今天主要是来看我的表现的,不是看你们的表现的。学生笑了,陌生感由此消除,课堂由此拉开。此老师的机智由此可见一斑,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她三言两语,在笑谈中展开课程。和该老师相比,有的老师口语很好,设计也不错,为什么总体感觉不那么流畅呢?我认为是没有把握好”平衡”。师生之间是需要一些平衡的。老师如果各方面都很强,每个环节都想表现得很完美,反而会给学生压力,不利于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找不到很好的切合点,这样的课堂就会生涩。课堂节奏的把握、课堂氛围的营造真的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认真领悟。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再完美的课,都可以找到改善的余地。我认为该老师的这节课也不例外。这节课的阅读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有所锤炼,但是缺少了情感升华这一环节。她所教授的是《节日》这一课。人们为什么喜欢节日,是因为人们can be happy on festivals,那我们如果天天高兴的话,那岂不是天天可以是节日呀。所以这里可以告诉学生一种生活态度——Enjoy everyday,and be happy everyday。这类题材的诗歌和音乐很多,在网上随处可见。为什么不选配音朗诵或师生齐唱?这一定会掀起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