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师被气哭了……
2011-01-01鲍花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6期
一天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在办公室收拾好东西正要回家,班长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告诉我,班上有几个学生和教历史的白老师顶牛,白老师被学生气哭了。现在课堂纪律非常混乱,如果我不去教室批评学生,白老师肯定无法上课了。
听了班长的讲述,我非常吃惊:因为我们学校今年缺历史老师,学校在各方面的协调下,才从别的学校暂时借调白老师来我校上课。白老师无论在业务能力还是在敬业精神上,都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好评。按说她教学经验丰富,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我问了和白老师顶牛的几个学生的名字后更为吃惊了:这几个均是班上成绩比较好且一向遵守纪律的学生。
我向班长询问原因,班长认为白老师说话有问题。在白老师的历史课上,她常常拿我班学生和她原学校的学生进行对比,强调她原学校的学生多么遵守纪律、学习多么努力,而我们班的学生多么让她失望……尤其是教室里一有学生说话或其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时,她最爱说的话就是:“我本来就不想给你们上课,是你们学校把我请来的。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来给你们上课,你们却不好好听讲……”这节课上,当她又一次这样说时,小张(我班的一位同学,此次事件的“首席肇事者”,平时在班上学习不错)便站了起来,大声对她说:“老师,你既然本来就不想给我们上课,干脆就别再给我们讲了!你走吧,回你们学校吧!”班上随即又有几个学生站起来,一起附和小张,班干部也控制不住局势。听了这样伤人心的话,白老师气得当时就蹲在讲台上哭了起来。
听了班长的叙述,我紧张地思考着:现在到教室里“镇压”学生?学生肯定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肯定很差。让班长把那几个学生叫过来?他们正在气头上,恐怕我也很难立即说服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老师道歉,那样只会让局面更被动,让白老师更尴尬……
这时,我想到了我在某本教育杂志上所看到的“冷处理冲突法”:即冲突发生后,教师要极力克制自己,不要急于处理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头脑冷静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或别人的劝导甚至谴责,会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和错误的危害性,最终自觉配合教育。正如美国一位教育家所说:“对严重的纪律问题,不要急于惩罚,一是怕自己感情用事,二是冷静下来之后,当事者会由敌意变为合作。”有时候,这种方法是化解师生冲突的一剂良药。
看一眼墙上的表,离放学已经没有几分钟了。我果断地决定,这件事放到下午再来处理。我告诉班长先回教室去,就说没找到我,让大家自己看书,他和班干部一起好好安慰白老师。在班长疑惑而又信任的目光中,我匆匆收拾好东西,快速“溜”出了学校。
事情果然如我所料,我刚到家没几分钟,白老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在电话里,我真诚地向白老师道了歉,并希望她不要生气,继续上好我们班的课。从头到尾,我只字未提学生顶撞她的原因。
到了下午,我一到学校,就把小张等几个“肇事者”叫到我的办公室。闯了祸的他们,经过一中午的反思,怒气已消失了不少,但可以看出来,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他们的谈话,我采用了“以退为进”法。我首先肯定了白老师说话有不恰当的地方,然后我因势利导,让他们逐步mfdjCs5zndEUyvMFnW5MMw==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下面是我和他们的部分谈话内容:
师:“白老师这样说话不对,但她正讲课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她一般在班上有同学说话或其他违反纪律的情况时这么说。”
师:“白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讽刺你们,打击你们的自尊心吗?”
生:“不是,是为了让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
师:“从白老师平时的表现来看,她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她如果没有责任心的话,上课就不会批评你们,而是会对你们放任自流。至于她批评的语言大家听起来有抵触情绪,完全可以在课下和她进行沟通,或者及时告诉我,让我和她交流。不应该采取顶撞老师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学习。并且,老师要包容学生,学生也要对老师有宽容之心,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白老师身上有没有优点呢?”
生:“有。讲课认真、风趣、幽默,对学生负责。”
师:“你们是希望白老师继续教下去,还是仍然对白老师说错的某句话耿耿于怀,想再换一个老师?”
生:“我们希望白老师继续教下去。”
在我的诱导下,学生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商量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课以后,惹祸的同学和班干部一起,到办公室向白老师真诚地道歉;在第三节自习课上,召开主题班会,邀请白老师参加。
在班会上,师生互相做了检讨,许多学生都发了言,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了一场心灵教育。在我们班以后的课上,再未发生过类似的冲突。通过这件事,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先站到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要学会感恩,知错就改;给别人提意见,即使自己的意见正确,也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方式……就这样,一场师生间的冲突化险为夷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得到了提升。
学生涉世未深、可塑性强,一旦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或突发事件的冲击,心理上会随之产生波动。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教育者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及时捕捉教育时机,恰当运用教育机智,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集体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栏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