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助推器
2011-01-01刘建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6期
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参加课题研究吗?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大学教师,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没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责任和义务,勉力为之,也终将不伦不类、难成正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参加课题研究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许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于生于师都有益,好处多多。
笔者认为,教师搞科研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再说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本身就带有科研性质,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只知道埋头教书,即使十分努力百分勤奋万分敬业,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无论是从事教育科研还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教师,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他要比别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学得多些。例如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寻求理论的探索,从而促进语文学科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结合,促进语文学科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就能走好自己的路,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语文教学的主人。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众多的教育专家在论及这一问题时,都呼吁教师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要求我们客观详尽地描述当事人的教育故事,真实叙述探索者的实践行动,尽可能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些原始资料和素材。也不止一本教育专著提倡教师“写案例”,要求我们把教学生涯中那些层出不穷的事件,那些值得回味的事例,经过思维加工后以案例形式呈现出来,以记录我们的经历,反思我们的实践。此外,还有“问题式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地理解、运用、反思、总结,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专家们的建议自然都对,教育科研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工作。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最好是进行“自下而上”的课题研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起,从小课题做起。如笔者近几年坚持进行的“一教四本研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中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窄,能把新课标要求的必读课外书读完了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我就每学期进行一本教材和四本指定课外书的联动教学,效果很好。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题并开始自己的课题研究:①从语文教材中选题;②从语文课堂中选题;③从语文活动中选题;④从学生身上选题;⑤从其他方面选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选择与语文相关或相近的课题展开自己的研究,从而突破学科的局限,追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