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妨从小课题入手

2011-01-01刘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6期

  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应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捕捉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出发,搞课题研究,不妨从“小”处入手,寻找问题研究的着眼点,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具体的、能够操作的一些“小”问题,并把它们转化成一个个的小课题加以研究。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独立的、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
  首先,多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细节处捕捉问题。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副敏锐的思想触角,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教育教学的细节处感触到问题存在,就会用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如,教师常常反复提醒小学生要做好课前准备,静候教师来上课。可是,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前准备做不好,这是为什么?这样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若我们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一个小课题来进行研究,不管它能不能在市县科研部门立项,我们只是想解决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当我们愿意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就会对这个问题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思考,我们也就能够找到一些比较好的策略和办法去改变这种状况。比如教师和学生通过沟通可以形成一个做好课前准备的约定,共同信守承诺;还可以培养课前好习惯小助手等。
  其次,多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教育问题的表现是复杂多变的,而其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人(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料的教育问题,有的问题我们能够解决,有的问题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多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所谓的科学理性就是说教师面对问题要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经常变换一下角色,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和分析问题,对待问题有耐心、有包容心、有善心、有感动之心和怜悯之心,考虑如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个别学生上课喜欢在下面嘀咕,做小动作,且屡禁不止,怎么办?若从感性的角度处理问题,教师会生气、恼火、批评学生,甚至有可能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举动;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与个别学生单独谈话、沟通,从中找出问题的起因,引导和帮助学生改变上课爱讲话的毛病,并经常关注他、鼓励他,这样的话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多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献资料的阅读,对课题研究者来说是重要的。我们常常冥思苦想、左右两难多日找不到办法的问题,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文献中的“思想者”“圣贤者”的心灵对话,有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顿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很多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受到启发。如有效教学、文本阅读、习作练笔、学生教育等。我们可以从中找一个“点”,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深入持久地跟踪研究,这样一定能够结出累累硕果。
  教师搞课题研究,不是在追求最终的结果,而是在享受发现和研究的过程。搞课题研究不妨从小课题入手,也许会别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