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2011-01-01杨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6期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班级的具体事务、特殊学生的管理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依靠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智慧来解决。从长远看,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如果能将自己这种无意识的“经验工作”变成有意识的课题研究,这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成功一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思路,有了思路才能解决。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我的班级管理中也曾遇到很多问题,而最使我感到困惑的是班里总是培养不出“尖子生”。我们学校是市里的一所普通中学,受择校风的波及,我每次新接手的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转走,这对留下来的学生无形当中是个不小的打击。在以后的管理中,我虽然用了很多方法,但总觉得孩子们的斗志不足,学习成绩平平,班里没有“尖子生”。面对这个问题,在本次带班时,我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在接班前,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了很详细的了解,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又是从市里一所优质小学毕业后来到我们学校的。他在小学成绩优异,可是入我校的首次摸底成绩却很差,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为何他一到我们学校成绩就下降了呢?他是否也是受到“划片招生”的影响呢?果不其然,开学伊始,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另类作派,不是嫌同学幼稚,就是嫌老师啰唆,再就是嫌学校管得太死,总之与学校的环境格格不入。针对以上种种状况,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经过“会诊”,得出以下结论:(1)因盛名所负,来自于优质小学的优越感太强,迷失了自我。(2)“划片招生”后产生落差感。(3)因无法改变的现状而自我迷失。于是,我们采取谈话、家访、励志教育、建立成长档案等方式,使他尽快地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从而释放自己的潜能,发挥最大的创造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一改往日的浮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打闹了,对老师交办的工作认真负责,尤其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大显身手,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学习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最终成为年级的领军人物。
我认为,一线教师搞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题研究要结合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老师们经常思考、经常谈论的,它们也许一直伴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旦这一问题被确定为课题研究的题目后,便会很自然地得出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从而顺利地开展研究工作。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把握机遇,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人才。有人说:学会了研究课题,就能自觉地将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真正成为一名扎根于中学“土壤”的教育科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