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创业路 拳拳帮扶情
2011-01-01何志强
老区建设 2011年1期
在于都,提到县里的养猪状元,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于都县富英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小英。
王小英同志吃苦耐劳,勤于学习,善于捕捉信息,充分利用党的好政策和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以科技致富,从一个普通妇女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累计上交税费达200多万元的科技致富和扶贫济困的领头人。她是赣州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妇代会第九、十届代表;县第八、九、十届政协常委;县个协分会副会长;县工商联副主席。她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光彩之星”、省“百佳创业女性”、赣州市“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户”、赣州市“三八红旗手”、赣州市“劳动模范”、赣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在这些成功和耀眼的荣誉背后,饱含着的是她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一、艰难创业路
1983年,在家待业连杆秤都不会用的王小英,决定从事水果小本生意。她挑着箩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地叫卖,只为赚点钱弥补家用,面对艰难困境时,她也偷偷哭泣过。一次,一位解放军同志买她的水果,事后,王小英发现少给了一斤数量,心里十分着急,便四处打听设法弥补,这件事让她心里愧疚了很久。从此,她发誓: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经营。
1984年,王小英挺着几个月身孕的肚子,改行从事早点生意。凌晨四点左右便起床开始做早点生意,晚上则在家从事衣服来料加工,经常忙到深夜十二点。对布料知识有了些了解后,85年下半年起,她改做布匹生意,推着大板车在街上摆摊设点。依靠诚信经营,布匹生意一直做到92年,也使她拥有了40多万元存款。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富而思进,孕育着更大的梦想。
王小英同志从小就有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闯劲。1993年,各地农村养殖业迅速发展,对养殖饲料的需求猛增。王小英看好这块市场,倾其所有资金积蓄,在县城开了富英粮油饲料店,专门经营各种优质粮油、饲料。由于她服务态度好,诚信经营,廉价批发销售各优质品牌粮油、饲料,对有困难的群体实行赊销,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从而很快占领了于都、瑞金、会昌等周边县市的市场,月销售饲料、粮油300余吨,成为于都粮油、饲料销售大户。
她一边销售饲料,一边琢磨养猪事业。2000年4月,她大胆承包了停业7年的贡江镇芦山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成为于都当时最大的养猪专业户。期间,有一批300头的生猪,是她经过东挪西凑进来的。仔猪到场后,发病了,专家认为是猪瘟,无法治愈。后来,她用打针和中草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个多星期的艰难救治和精心饲养,成活率达到了95%,避免了大瘟疫的流行,挽回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次教训,让王小英悟出了要壮大养猪事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走“自繁自养”、“自我防疫”的路子才有出路的真理。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学习,掌握更多知识。
过去,她曾是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女性,通过向专家虚心学习请教、刻苦钻研、奋力拼搏;如今,开车、电脑、畜医、脐橙种植技术,她都样样精通。尽管如此,46岁的她,对平时的学习仍然从不放松,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永不满足。她家里征订了企业管理、猪的饲养和疾病预防、脐橙开发种植、党报党刊、妇女报刊杂志和其他科普资料等几十种。一有时间,她就精心研读,成为养猪技术上的行家里手。近年来,经过多方实践,她还研制了一套饲料配方,大胆优化饲养配方,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无激素饲料饲养,大大缩短了肉猪的出栏周期。三个月下来,良种生猪长得体膘肉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远销福建、广东等沿海大城市。
2003年春,全县的生猪发生了一次瘟疫,王小英根据当时情况,提前给猪打预防针、喂药。使她的猪避免了瘟疫的传染,生猪发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2003年5月,王小英投资180多万元,在贡江镇上欧村开发110亩荒山,建设脐橙精品果园,建成有整套较为先进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猪圈7栋,其中母猪产仔房2栋,面积达3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母猪、生猪3000多头。2008年,她的公司存栏母猪300多头,出栏肉猪5000头,每年饲料销售6000多吨,新建精养鱼塘200亩,组建了一个“猪—沼—果”、“猪—沼—鱼”生态农业庄园。她的基地,现在是于都县唯一的“二级种猪场”,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王小英也因此多年被评为于都县养猪状元。
二、拳拳帮扶情
王小英成功了,但她肩上的担子没有减轻,她时刻关注着全县生猪生产和养殖户的效益,牵挂着全县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虽然尚欠银行贷款一百多万元,王小英却始终没有忘记需要帮扶的贫困农户,并在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给贫困群体提供大量无私援助,不少农户通过她的帮扶,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幸福生活。
自1995年以来,王小英先后帮扶了马锦辉、曾学文、美海军等30多户养猪大户,带动了1万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业,对50多户贫困农户赊给仔猪和饲料等,总价值达40多万元。岭背镇洋田村的养殖户曾建平既养了鸡又养了鱼,但因资金紧,一直小本经营,始终形成不了规模,王小英得知她的困惑后,主动赊销饲料给她。经过王小英的帮助,曾建平的养殖业如鱼得水,迅速扩大起来,最后达到年出笼鸡30000多只,鱼上市2000多公斤,年利润达十多万元。梓山镇三峰村马锦辉,也是在王小英的帮助下,从贫困户变成了饲养母猪20头、肉猪150多头的养猪专业户,如今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2006年生猪价格下跌,养猪户几乎都为亏本而忧心忡忡。王小英发动全县养猪户成立了全县首家养猪合作社——于都县新超生猪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实现了生猪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她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养殖技术,而且每年还多次聘请老师在自己的场里免费举办生猪养猪技术培训班,为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免费提供伙食及技术资料,无偿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信息帮助;还为养殖户寻找销路,实现养殖户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王小英同志还关爱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用爱心去回报社会。
县内修桥补路、建学校只要她知道,总是毫不吝啬地进行援助。自1998年起,她已累计捐赠现金及物资折款达30余万元。为贡江镇上欧村修桥铺路的是她,为贡江镇红旗村居委会筹建老年活动中心的也是她;在不少捐赠现场都有她的声音;在不少捐赠碑上都刻有她的名字。在抗击08南方冰冻灾害的冰天雪地里,有她为抗战将士送去的猪肉等价值5000多元慰问品的身影;四川汶川大地震,她向灾区捐款10000元……
她还心系“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敬老养老”事业。王小英十几年如一日,一直视梓山镇东坑村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郭地发为亲人,结成助学对子,支持他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她还经常给县特殊学校的儿童送去慰问品;每年为贡江镇上欧小学的师生免费提供饮用水;每年中秋节和春节,她都不会忘记贡江镇迳坑、上欧两村30多户五保户,一直坚持亲自为他们送月饼、猪肉、年货或慰问金,而自己家的节日往往只是简单应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在王小英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解决国有、集体下岗职工和贫困妇女再就业问题,王小英吸纳安排25名“4050”生活困难职工或生活贫困家庭人员在公司上班,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他们找到了重新生活的希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王小英说自己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最该感谢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党和人民为她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因此,她时刻不忘用爱心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这就是王小英这位科技致富路上的领头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何志强,江西省于都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