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智慧:决胜于进退之间
2011-01-01李志敏
老区建设 2011年1期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雍正(爱新觉罗·胤禛)、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祖孙三人是清十二帝中最富盛名的三位,三帝前后相继,开创了历时115年的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一致地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且极具智慧、运筹帷幄一一康熙智擒鳌拜、雍正智取帝位、乾隆智击和砷——在这一度于历史长河中激起波澜的三大历史事件中,三帝均表现出了以退为进的过人智慧。
康熙即位之时,刚刚7岁零9个月,于是其父顺治在去世之前,为其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以求平衡。四人当中的鳌拜是“巴图鲁”(满族语勇士)出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性格强悍、为人武勇,在朝廷之上专横跋扈、盛气凌人,对康熙视若无物。首辅大臣索尼年迈,已无精力与鳌拜斗争,晚年时以生病为由退出政坛;然索尼在世一天,鳌拜也不敢太过放肆。
当索尼去世之后,鳌拜首先收买了遏必隆,遏必降见风使舵,亦惟鳌拜之命是从。苏克萨哈则与鳌拜对抗,是鳌拜的死对头,他满以为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持打倒鳌拜,其目的其实也是夺权。然精明的孝庄太后盘算,康熙年幼,羽翼尚未丰满,斗不过鳌拜,彼时只能以退为进,借苏克萨哈的人头一用一一先让鳌拜斩其人头,在让鳌拜放松警惕的同时亦换来几年时间培养康熙的实力。这期间,康熙更连连给鳌拜升官,鳌拜父子先后被封为“一等公”和“二等公”,之后又荣膺“太师”和“少师”封号,这样,康熙不仅稳住了鳌拜,还使他愈加狂妄,放松了戒备。
因鳌拜势力庞大且掌握着军权,康熙如通过直接下令的方式捉拿鳌拜,必定会引起叛乱,到时鳌拜捉拿不到不说,连康熙自己也将面临危险。所以康熙捉拿鳌拜依旧沿用以退为进的做法,周密部署、智擒鳌拜,结果令众人惊讶到目瞪口呆。
满族人喜欢摔跤,于是康熙就挑选了一些身强力壮的贵族少年到宫中练习摔跤,练了一年有余,技艺大为长进,康熙自己也不时地到摔跤房中练习。宫廷中的王公大臣与后妃太监尽知此事,却误以为是康熙的少年心性使然,没有任何人怀疑康熙有别样的动机。
在康熙16岁那年,一切终于准备就绪了。康熙先把这支年纪轻轻的“娃娃兵”布置在书房内,等鳌拜单独晋见奏事时,康熙一声令下,“娃娃兵”一齐涌上,将鳌拜掀翻在地,死命按住;之后,康熙又让“娃娃兵”把鳌拜捆绑牢靠,投入了大牢。就这样,这群“娃娃兵”立下了大功却还蒙在鼓里,他们满以为这是小皇帝康熙的恶作剧呢。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守住秘密,保护大家的安全。其后,康熙把鳌拜集团的首恶分子一网打尽,鳌拜也于不久后死于狱中。康熙从此集中了权力,建立了威信。
继康熙之后,四阿哥胤禛出人意表地将帝位收入囊中,亦是践行以退为进智慧的经典范例。大阿哥胤禛的母妃是大学士明珠的堂侄女;二阿哥(太子)胤礽的母亲更是康熙最为宠爱的原配皇后赫舍里(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因生胤礽难产谢世)的嫡长子;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虽出身卑贱,他却得到了马齐等重臣的鼎力支持,“八王党”人多势众。在这样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胤禛却以退为进、隐而不露,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力克群雄、荣登御座、成就了大业。
胤禛以退为进的做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诚如康熙所言,“胤稹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他八面玲珑,不攻击兄弟,甚至还帮助众位兄弟,为兄弟们说情,不得罪任何人;二是胤稹把居家修道作为障眼法,表现出一副清心寡欲、淡泊超然的样子,并公开声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以转移众兄弟对他的注意力和敌意。
在康熙面前,胤稹频频为兄弟们说好话。譬如对两度被废的太子胤礽,在众人都对其落井下石的时候,胤禛却“十分着急,想要救他”。康熙让胤禛监管胤礽,胤稹却设法奏请解掉了胤礽脖子上的锁链。而当大阿哥J乱禛拒绝替胤礽转奏“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样样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须代我奏明”等语时,胤稹当即表示,“你不奏,我就奏。”其实胤禛很清楚,太子被废后,新储君还轮不到他,太子换人,对他而言等于不换。
胤稹保举已经被废的太子,虽看似有些荒诞,令人费解,却成功地一箭双雕——是让康熙对其刮目相看,大加赞扬,并传旨表彰他:“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初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二是无论胤稹推选太子之外的任何人,都必定会陷入党争,这也会使康熙更加厌恶,与其这样,还不如保举太子,以退为进,明哲保身。
再如,适逢西北战事,康熙想找一位大将军,胤稹以朝廷的大局为重,力保颇具军事才能的十四阿哥輒禵出任大将军,而不是自己去争这个大将军,亦让康熙赞许不已。类似的事,胤稹做过不少,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他即站出来给予支持。因此,对储位虎视眈眈、相互敌视的兄弟们对他31373f8a158b9d03166875b7fc1282a5都怀有某种好感,至少没有将他作为竞争对手。
此外,胤稹还以佛障眼,居家修道,与僧徒往来,捐资建设寺宇。他自称“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常常在圆明园举行法会,大做佛事,还邀请各地的高僧探讨佛学,撰写了《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语录》、《圆明百问》等佛学书籍。他更将父皇身边的红人——被康熙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的章嘉胡土克图,奉为自己府上的座上宾,称章嘉活佛“梵行精纯,圆通无碍”,与其攀缘,真可谓一举两得——取悦了父皇的同时,亦向诸兄弟抛出了一枚重磅烟雾弹。
胤禛还刻意搜罗历代文人骚客、隐士僧道的诗文语录——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刘禹锡的《陋室铭》,欧阳修的《归田录》等诗文,编撰成《悦心集》,籍此表明自己归隐山林、读书赋闲的心志。他的这一枚烟雾弹同样旨在暗示兄弟,他对金銮宝殿无甚兴趣,更不会去处心积虑地争夺储位。
就这样,胤稹竭尽孝心、友爱兄弟,逐渐以仁君的气宇博取了父皇康熙的好感,终成一匹彪悍的黑马,成功地杀出重围,让众人跌破眼镜。
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其财产相当于清政府20年的财政总收入。但乾隆、和坤二人君臣相伴,乾隆却对其胡作非为视若无睹、姑息纵容,这又是为什么呢?乾隆姑息和珅的原因,我们由乾隆临终时对其子嘉庆的告诫可见端倪:“我给了你一个大礼,你要好好收着啊!”——等乾隆一闭眼,嘉庆皇帝就将和珅给办了。乾隆就是准备把和珅留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去杀的,嘉庆只需要杀他一个,就可以搬来8亿两银子。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姑息和珅,是以其深知并坚信和珅并无反心,且对皇帝绝对忠诚为前提的;而和珅亦心知肚明,只要乾隆在位一天,自己的富贵便不会终竭。于是乾隆干脆以退为进,让和珅放开手去聚敛财富,任和王申将自个儿的家打造成满清的另一个国库。彼时的京城,满街御史,和珅花钱多少得有所顾忌,不敢太过分;并且他搞得钱也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也花不了。
于是乾隆的如意算盘在他寿终正寝的时刻终得以付诸实施——“和珅啊和珅,念你对我出了这么多力,只要我在位一天,我就好好利用你一天;等我不在了,你的富贵也该到头了,谁让你干了那么多坏事呢,好好随我去吧!”
决胜于进退之间,在一个个险象环生的历史漩涡中,康雍乾成功地把握住了那个恰到好处、至关重要的平衡点。
作者简介
李志敏,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