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资讯

2011-01-01

老区建设 2011年1期

  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中心在京成立
  
  国务院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中心”12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隆重的成立揭牌仪式。
  据“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中心”主任李成仁介绍,督导中心将在国务院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指导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负责开展对全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及有关“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对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进行专题调研和项目服务及指导。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共性或个性问题进行调研,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有效的法律服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的总结、推广、运用、对外交流和商业对接。加强对“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遗留问题进行检查、监督与指导。
  督导中心还将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县、乡(镇)、村三级干部,优秀企业家及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代表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推进《村民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对村务公开、账务公开和基层民主选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供决策参考;检查、督导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国务院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金银在仪式上表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中心”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丰硕成果的实际步骤,拉开了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部署实施的帷幕。
  (三农在线)
  
  土地整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初步确定
  
  据国土部消息透露,全国土地整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议已初步确定,预计到2015年基本农田整治面积将达3亿亩。
  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组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支持800个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整治。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优化耕地布局,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规划期内建成1万片万亩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全面推进示范省建设和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将作为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
  据了解,全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目标任务建议已提交国家发改委,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于6月下旬启动,目前已完成初稿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会论证。
  (新华网)
  
  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成立30周年吴邦国题词
  
  12月15日,中国第一个村委会的诞生地——广西宜州市隆重举行仪式,纪念“村民自治第一村”成立30周年。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出席纪念仪式。当天,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也在此间落成。
  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仪式上说,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落成,必将在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中国村民自治工作,始终关心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建设。今年8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广西宜州市合寨村题词“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
  他说,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的建成,可以全面反映中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历史脉络和发展成就,为研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探索其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展示中心今年4月动工,12月中旬建成开馆。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展陈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各类陈列物品1000件,馆藏物品10000余件。展陈以图片、文字、实物为主,结合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和网络等科技手段。全馆共有10个展厅。
  合寨是宜州市一个偏远山村,位于宜州、柳江、忻城3县(市)交界处,全村有12个自然屯,1050户,人口4298人,其中壮族占95.3%,70%为山地。30年前,合寨村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从合寨村开始萌芽的民主制度,如选举方法、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年终报告制度等等,后来成为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新闻网)
  
  我国培育出超高产小表种亩产3倍于世界平均水平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济麦22”小麦新品种日前通过专家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亩产可达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山东省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刘建军介绍,目前世界小麦平均单产在200公斤/亩左右,我国平均单产为330公斤/亩。新通过验收的“济麦22”在我国气候条件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大面积突破600公斤/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超过了欧洲等世界小麦生产先进国家。
  刘建军说,“济麦22”从2006年至2010年间连续5年在山东不同生态类型区37个点次达到或超过700公斤/亩的超高产量;2010年,在111个万亩示范方平均产量为610.8公斤/亩,最高万亩方达到667.7公斤/亩。此外,“济麦22”还在2009年创下了实打验收亩产789.9公斤的我国冬小麦最高产量纪录。
  据了解,“济麦22”针对普通小麦易倒伏、适应性差和早衰等问题,创立了前期强化繁茂性、中期强化茎秆质量、后期强化叶片功能、室内全面考察籽粒的全生育期选择方法,建成了多抗广适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超高产、产量稳定、抗病抗虫能力强、适应性好、节水耐热的小麦新品种。
  目前,“济麦22”已经在国内进行推广种植,2010年秋季播种面积为3567万亩,约占我国小麦面积的10%,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小麦是全球三大主粮之一,总产量仅次于玉米位居第二位。全球约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是全球唯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我国小麦产量超过1.1亿吨。
  (新华社)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瞄准贫困人口收入和能力
  
  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的2011至2020年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将重点解决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能力问题。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12月14披露的信息。
  他在此间举行的“招商局扶贫创新奖”扶贫创新研讨会暨颁奖会上称,今后十年政府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并把社会扶贫作为国家未来扶贫战略的三大重点之一。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秘书长刘忠祥提出,非政府组织扎根基层,善于发现具体问题、可对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和贫困群体提供社会扶助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强调,扶贫开发不是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而是一个瞄准穷人的扶持计划,未来10年的重点,是如何把资源的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交给穷人。
  旨在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供有效方案的“扶贫创新奖”评选今天揭晓,宜信公司推出的探索农村普惠金融的宜农贷项目等入选。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和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国30个省、市、区181家机构提交的276份提案,涉及提高贫困人口能力,尝试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决策等各方面。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胡政、聘选指导顾问茅于轼以及入围优秀项目代表等近百人出席颁奖会并就“农村合作经济和农民社会保障”、“农村金融服务合作经济”“新市民与城市扶贫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