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问与答

2011-01-01

父母必读 2011年6期

  关于孩子的教育还有更多问题?欢迎给我们来信,或者发邮件至pauline.liu60@gmail.com,我们将有选择地将问题收集发给专家,并刊发在杂志上。
  如果想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欢迎登录父母必读育儿网(www.fumubidu.com.cn)专家在线频道。
  
  要不要送去幼儿园?
  
  我女儿2岁2个月,之前一直是我一个人带她。现在让她入幼儿园是不是早了点?上个月试着让她去幼儿园,只上了半天,就哭了3个小时,老师怎么哄都没用,我就带回来了。现在我必须得上班了,又没人可以帮我照顾,就想是不是可以先入个家庭式幼儿园(怕公立幼儿园照顾不过来),3岁时再进公立幼儿园,这样好吗?
  上幼儿园是孩子面临的一个人生挑战,这是孩子第一次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长时间的分离。大部分孩子都会在2~3岁入园,这一时期也正是依恋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从只和父母保持亲近的依恋关系到把父母看成安全的港湾从而与其他人也建立起关系。
  孩子在入园前期,也就是与父母分离初期,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这也是父母最不忍心看到的,他们会大声哭、愤怒、跟随母亲,或者敲打门框等,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表达自己与父母分离的焦虑和害怕,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希望父母能回来跟他们在一起;只要父母坚持离开,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反抗没有用,他们会进入第二阶段,变得有些沮丧沉默;这时候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孩子渐渐就能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开始感受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这是第三阶段。
  合适的入园时间,有利于孩子尽快适应,也能使依恋关系得到平稳发展。2岁2个月是否适合入园要看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一方面看自理能力、语言能力是否达到入园要求,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是否作好了上幼儿园的心理准备。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父母分离时孩子之所以会强烈反抗,是孩子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而采取的找回父母的行为。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让孩子意识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是爱着他的,那么分离时的焦虑就会少些。入园前,父母可以与孩子短时间分开并按时回来,让孩子感受到分离并不是被抛弃。入园初期,父母也应该早一点去接孩子。
  2.“好孩子才能上幼儿园” 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观念,表现好的孩子才能去幼儿园,去幼儿园学本领是一件很高兴很光荣的事,把入园和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向往去幼儿园的。
  3.提前熟悉园里环境入园前一两个月,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见见老师们,看其他小朋友怎么上学、怎么游戏,将来正式入园时减少陌生感。
  4.听别的小朋友讲讲幼儿园的事带孩子认识喜欢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他们讲幼儿园有什么好,都做些什么。
  5.及时表扬和鼓励入园前后,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扬他自己吃饭吃得好,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很喜欢他,学会了新的本领真棒!增强孩子自信心。如果孩子不开心又不主动说,不要强迫他回忆,多鼓励表现好的地方;孩子如果倾诉,要耐心听,同时多鼓励。凡事都要跟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交流孩子详细情况。
  6.一旦入园要坚持几乎每个孩子在刚入园时都会经历反抗阶段,父母跟孩子告别过后最好就离开,不要躲在隔壁、门外偷看,甚至再接回家,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哭闹,父母要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孩子。入园后,没有特殊情况要坚持去,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就像父母上班一样,有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有利于培养他的规则意识。(陈国鹏)
  
  动不动就哭
  
  我的女儿两岁了,自1岁半左右,她经常在家人和她一起玩,觉得她可爱而发出笑声时,或是大人对她大声说“不行”时,嘴巴扁了扁就哭起来。老人说这是自尊心很强的表现,不允许别人笑她或是拒绝她,请问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应对?
  你的女儿对家人的反应挺迅速,当她认为别人对她不好时,就用最天然的武器——眼泪来回敬大家。自尊心强是我们成人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其实,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
  爱哭的宝宝比较敏感、认真,在乎成人的表情和态度。一方面,敏感的特质决定了他能很快地识别大人的面部变化,认真表现为顺从、易管教,比较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规则。另一方面,敏感使得这类宝宝容易紧张、胆怯,当外部情境超出了他的应对经验和能力时,容易表现为委屈或不知所措。
  通常人们认为爱哭的孩子比较脆弱、娇气,是没出息的表现。其实,小孩未语先泣所反映的内容远比娇气本身要复杂得多。爱哭的孩子一般都不太爱说话,还有的孩子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不可控制地用眼泪配合,以哭这种非言语方式来助长情绪的表达,反映自己的愿望、要求和不满。
  怎样对待孩子哭泣?首先是父母怎样理解眼泪的意义,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对孩子哭泣的态度。如果我们将哭泣视为软弱无能,就会多一些反感指责;而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泪水当做其表达的一种方式(如同说话一样),就比较容易接受孩子的表现,而不至于以不适当的处理方式误读孩子的意思。
  具体做法:不要急于安慰、更不要训斥、说教、吓唬,既然已经不能避免孩子哭,索性就让他哭个痛快,让泪水带走不愉快的情绪,等情绪平复之后再考虑说什么。面对孩子的哭声,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在哭之前,孩子多是有预兆的(情绪波动),父母要敏感地捕捉到这类信息,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通过改变环境调整其情绪。如果已经哭了,要做的事情就只有陪伴——父母陪在宝宝身边本身就是安慰。哭是宝宝在表达情绪,父母不用说什么,因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中,不大能听进什么话。
  面对爱哭的孩子,家长除了准备好足够的耐心之外,还要注意的细节有:
  1.尽可能地理解她的感情。了解孩子的眼泪意味着什么,而不要仅仅是反感、烦躁,沉浸在自己被搅乱的情绪当中。实际上,家长的心情决定了你能否理解孩子,尽管你不愿见到小家伙那难看的哭相。
  2.当孩子哭时,不要马上安慰。安慰是一种“好处”,哭能换来“好处”,实际上是强化哭的行为。但也不要批评,批评会加剧孩子的不良感受,本来委屈就有口说不出,若再责怪,孩子是难以承受的,甚至连用哭的方式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也会被堵塞。
  3.此时家长需要冷静。没有反应有时是最好的反应,也就是说你以平静的态度来对付她的不平静,同时你的平静也是一种示范行为。待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先问清楚原因,然后告诉她应该怎样做。一旦孩子减少用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父母要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
  也许,长大后的孩子依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但她知道有妈妈的爱在支持着自己。一个无论怎样爱哭都能被妈妈接纳的孩子,就会有力量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信心,而幼小时的爱哭不过是换取妈妈关注和帮助的一个铺垫而已。(李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