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2011-01-01任秀洁

职业时空 2011年1期

  摘要:两次与企业联手合作培养海外服务工程师的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学校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受到了新的挑战。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能引导学生善于从行业发展趋势中捕捉就业和发展机会,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就业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是指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技能培训。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使其学以致用;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达到用其所学。
  一、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海外服务人员的背景分析
  1.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装备、工程机械业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并逐渐发展壮大,在逐步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以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维持或是发展这种良好势头,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上游将着重构建技术研发平台,下游可以整合配件销售和海内外的代理销售体系,加大公司销售网络的全球布局。因此,培养和储备一批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海外服务人员将是近两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2.海外服务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服务人员知识层次分布不合理:老服务人员维修技能高、语言能力差,新服务人员语言相对较好,但服务技能差;服务人员缺乏综合维修装配技能,服务技能单一,多数服务人员只能从事一种产品服务;服务人员对服务网络的管理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服务人员数量少,不能满足目前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的需要;外部储备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出国服务能力急待提高。
  3.高校学生与企业行业需求的海外服务人员所存在的差距
  结合对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并根据企业对海外服务队伍素质的要求,大学生的能力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业英语及英语口语相对薄弱,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不强;沟通技巧、维修技能、装配技能的欠缺;商务礼仪、国际商法知识的不足。
  二、校企合作培养海外服务人员的实践性探索
  针对高校学生与企业所需海外服务人才的差距,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合作培养方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方案主要从英语、专业知识类,维修装配等技术类,团队精神、吃苦敬业等态度类三大模块开设相关课程,加大实践环节,并根据课程体系制定“推进计划”,逐步缩短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合作培养海外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07年,潍坊学院与福田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合作项目之一是为福田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培养海外服务工程师。经过近两年的合作与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40名毕业生通过基本文化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试、英语口语面试等严格的遴选,最终有33名学生被录用,多人赴海外开展工作,实现了学校、企业联手合作、学生对口就业的良好局面。
  在第一次合作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后,2010年福田雷沃重工与潍坊学院再度携手,签署了《福田雷沃重工——潍坊学院北海国际学院海外服务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培训班学员由福田雷沃11名在职职工和潍坊学院22名学生组成,校企双方共同编制合作培养方案。本次培训班的成功启动标志着校企合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订单式”合作培养海外服务工程师是洞察市场需求现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就业方式相结合的结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从海外服务工程师“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实践来看,校企合作是确保教育更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更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使学院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新发展,要以校企双方发展的“双赢”为目标,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发展现状、社会背景,找准诉求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有步骤、重效果地实施。
  三、善抓机遇,助推学生学习、就业零对接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是:自我定位不准,职业心态不稳,职前准备不足。引导学生做好成才就业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首先,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比如,志向是什么,是更擅长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事务打交道,是否掌握某种专业的技术,看好什么行业和领域?
  其次,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哪些行业和领域存在一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以及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要进入这个行业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2.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做好职前准备
  首先,指导学生从行业发展趋势制定职业生涯路线,考虑实施策略,逐步进行评估与反馈,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确定学习重点。其次,侧重于相关知识的积累,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坚、韧、忍等品格的养成教育。
  善于从行业发展中捕捉机会,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侧重于岗位素质及技能的培养,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确定学习重点,实现学生学校教育与岗位就业零对接。
  四、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许多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课程设计、技能实训、生产实习、模拟环境实训、创新制作等。但是,学校和企业的关系限于实训基地的设立、横向课题的合作方式,实习的方式也仅限于观摩和学习,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机制。学生没有投入真实的环境中就无法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就无法真正地实现高等教育所倡导的职业岗位与学习的“零距离对接”、“无缝隙对接”。
  因此,探索企业和高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深入企业,必将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同时也让企业分享高等教育的成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探究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在探索国内校企模式的同时,对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德国“双元制”:追求以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英国“三明治”:教育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澳大利亚TAFE:建立了“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学校的课程通常由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大约半年至一年会更新学习模块,使行业的最新变化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上。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教育改革,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通过实践及理论的探索校企合作的思路已逐渐明朗,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实际性、可操作性教学内容。行业、企业、协会共同制定岗位技能标准,学校参照岗位要求,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内容,学院在企业中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及考核机构、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
  
  (1)以互惠双赢为出发点,建设校企合作
  学院应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着想,寻找企业参与合作的可行目标,如,对企业的人员层次进行分析、企业员工培养计划、技术服务的起始点和发展目标、前沿技术应用及人才需求等。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课程实践在企业完成,才能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吻合。
  (2)以教师为媒介,推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校企合作中教师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的实践能力体现在对新技术的掌握、对新技能的理解和学习、对实训学生的指导、对企业课题的解决等多方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整合学校与社会的各种资源,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同时校企共同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完善校内实训设施,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拓展了专业的软、硬件建设的空间,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后续健康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同时,通过培养、挂职锻炼、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合作发展的信心。
  (3)以企业为载体,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中的师资培养、学生实训、课题研究、技术服务、兼职教师、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的实施均以企业为载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实习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将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由企业安排其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知识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4)以服务为目标,满足企业和学院的需求
  校企合作实践反映出企业对学生有着不断扩大的需求,但人员素质急需提高。通过校企合作既满足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同时也为学院服务于企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了解到学校的设备、人员、学生等各个方面所处的水平,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课题、岗位、资源等方面的保障,使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等培养模式,真正办出专业特色。
  (5)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线,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合作培养方案”
  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不断适应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即现实社会)的需求,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做到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并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事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探索的步伐也将继续前行。在以学生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就业模式下,积极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能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