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2011-01-01李琴

职业时空 2011年4期

  摘要:校园文化具有思想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地方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塑人、造人、育人、正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将来职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仅靠专业教育、书本课堂教育,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远不能达标的。要全面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课堂的综合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和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开放式、轻松式、全员参与式的第二课堂,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立体课堂,是通过高品位、综合性、多功能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成为集思想高尚、知识丰富、才能全面、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的实践课堂。校园文化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在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熏陶、专业技能培养、身心素质提高等方面也发挥着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素质教育塑人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多才多艺。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适时开展思想教育是广为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
  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是默默的、长期的教育,有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校园文化活动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功效快、效果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各种活动开展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素质、人生价值取向等开展辩论大赛、专题讨论,使原本富含死板、严肃的主题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发人深思。学生在辩论研讨中,启动思维,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当场分析、解决,使社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一些价值困惑、是非问题在辩论中得到明晰,从中接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他们具备做一名优秀大学生应有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还可以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把历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放在“国庆”、“建党”、“一二·九”等纪念日专项活动中展开,不用理论说教,而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歌咏、征文、演讲、影视观赏等形式,使学生受感染所激发出的思想、情感、心灵共鸣与活动本身内涵相通相融,使品格修养、历史文化融合在文化活动中,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念、提高境界,品德得到陶冶、提高。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性,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品性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而且学生由于自主参与活动,变接受教育的客体为实践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竞争性等被激发出来,更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所获教育更大。
  校园文化活动的延伸——社会实践是一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地方院校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直接与基层打交道,除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通过大量的社会接触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操守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参加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活动,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学生亲身实践道德行为,把社会对大学生更高的道德要求主动转化为内在品质,更利于思想和情操的升华。而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国内外时事、政策解答、治安服务、法律援助等,对培养他们的爱民思想、为民服务观念、无私奉献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既是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职业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内在品质的要求。
  二、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造就人
  校园文化“造人”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是要造就具有思想品性高尚、文化知识充沛、综合才能全面的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文艺汇演、学生书法绘画优秀作品展、征文创作、以及融社会、历史、文学、艺术、政治、法律、业务、经济、时事、科技等为一身的各类学科知识讲座等,无不把各门类科学文化知识融在其中。地方院校的业务知识要求的实践性比较强,开展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知识竞赛、演讲等,将专业知识与文娱活动结合起来,既能深化知识学习,又增强了趣味性,使学习与活动相得益彰。具有综合文化功能的时事知识竞赛、素质大赛、文艺比赛等,往往因牵涉到多学科、多专业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业务知识,能促使学生跳出原有知识的限制,广泛涉猎多种科学文化,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能促使知识学习增长,并不断吐故纳新,汲取新知识。知识的教育作用正是这样无声地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知识的丰富,使人聪慧高雅、才能出众。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精干的业务知识,严明的组织纪律外,更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俱全的人才。大学生要成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层面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坚毅的性格、精湛的业务、大智大勇、驾御控制能力,也需要与人打交道、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正可以从各个方面塑造学生为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事实证明,经常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多面手。
  三、专业素质教育育人
  社会的发展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院校在加强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在培养业务素质方面的作用,使活动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体现特色。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活动使得书本枯燥单调的理论重新排列组合,变得妙趣横生、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当前需要的是专才加通才,崇文又尚武的全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校园文化不仅仅针对某一专业开展,更多的是要求专业相互渗透,更多地涉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掌握业务知识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立体的大学生。
  同时,加强社会调研,使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较快增长、丰富、提高。校园相对稳定不变,而社会瞬息万变,通过请一线专家、劳模等来校开讲座,使学生了解当前形势、动态,未来各方各面工作生活等,使书本知识随时得到消化,随时与现实接轨。
  四、身心素质教育正人
  大学生高负荷的学习,使心理、神经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需要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给予舒缓和引导。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高起点要求,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弱化。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心理坐标、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对于自卑、心态脆弱的学生,在演讲、歌唱比赛、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把他们推向一线,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我、勇于挑战、勇于竞争;对于好强、自我意识过强的同学,让他们多参加辩论比赛、合唱比赛、组队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对有主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让他们组织活动,发挥他们的组织策划、协调指挥能力;对于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较重的学生,多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公益爱心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纠正。
  高频率的学习和生活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来调节,活动是心理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活动对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重要。艺术活动本身是创造美、传播美,使人接受美的过程,通过艺术活动能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用活动的方式把平日紧张、刻苦、乏味的学习与专业要求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增强他们刻苦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具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业务,强健的身体又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校园文化将思想、知识、业务、身心等素质教育功能寓教于活动中,寓教于快乐中,寓教于开放、平和、自主、自由的情境中,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精神的需要,使他们乐于参加,乐于受教,启发思维,推动上进,将活动蕴含的要求内化为行动的指南,最大限度地体现校园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 陆卫华.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创造途径[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3] 戴天增.校园文化的新特征[J].文明与宣传,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