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口语训练的热情
2011-01-01陈伟丽
职业时空 2011年4期
摘要:从职业发展来看,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往往倍受青睐,也会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课堂口语训练就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为将来走向职场作准备的。这要求教师必须立足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练中学、在练中悟、在练中成长。
关键词:口语训练;参与;体验;激发
众所周知,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光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发声技能是无法做到“字字珠玑,口吐莲花”的。言语的生成是由一套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构成的,是一个人潜在素质的综合反应。脱离了内在的素质,言语显得干瘪苍白,同时言语的外部技巧也受到制约。“内在力量是保持魅力和创造魅力的源泉。”内在素质包括知识、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观察力、想象力等,它们都是言语生成的基础,更是言语生成的源头活水。同时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口语基础、口语水平、个性等又各有差异。教师要有效教学必须对症下药,就是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敢于开口、勇于暴露自身不足,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知己知彼”,共同进步。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目的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即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它要求全体学员必须参与学习,投身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言语的培养要采用全民动员全体参加的方法,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
一、拨动情弦 主动参与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这一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交际双方通过不断获取外部信息,调整内部机制,形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开放而有序的交互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事实上,那些天生活泼、善于表达的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而那些生性内敛、羞于表达的学生只感受到压力而没有真正收获。如果学生游离课堂教学之外或闭口不说,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这是口语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道坎儿。
言语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言语活动过程也是人的生命意识、心灵流程的再现与具体化。任何教学都应紧紧围绕学生这生命体,贴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更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调琴师,让数十位学生弹拨出来的琴声和谐悦耳。
感人心者莫乎情。言语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作为人整个机体的一部分,与内部精神力量是紧密地联系着。情感是言语生成的精神动力,讲者自己不动情,又怎能让听者有所动呢?讲者要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对讲话内容要充满热情,甚至激情,以此来激起听众对讲话内容的兴趣,否则讲者无动于衷、观众怎么会有动于衷呢?
可以采用名人效应法,用大量的事例进行“头脑风暴”。要想学生开口说话,先进行情感熏陶、点染,培养讲话者豁达、乐观、愿意与人分享、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心态与胸怀。切不可以强硬进行,反而欲速则不达,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是耐心引导,一旦有了“我想说”的内在需求,才能促成“我要表达好”的自觉。
二、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影响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知识修养,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做一个“杂家”;同时,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专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设置鲜活的内容以唤起求知欲
课堂上学生是否参与,与老师教什么直接有影响。针对学生对未来职场环境、岗位能力的好奇心,教师要精心安排仿真场景的模拟训练,通过扮演具体角色,感受角色心理、角色能力、角色素养等,从中让学生去体验某种感受,让情感去触摸、去碰撞,使教学呈现出一种“过程体验”的模式,充分展示不同源生态的生命流程、心路历程。让学生在动态语境中对自己的口语表现水平、心理素质、口语的灵活性等会有一个清晰、冷静、公正的评判。一旦学生意识到目前的水平与心目中目标有段差距,自然渴望进步、追求发展,鲜活的课堂内容就会唤起求知欲。
三、简化目标 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和学习,如果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有了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就会从心底里产生愉悦情绪,并对这项工作或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积累知识,包括词汇、语法;2.掌握说话的技巧,语气、节奏,以及懂得如何开场、如何设计过程、如何结束谈话、如何对别人的言语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3.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辅助口语表达。一次口语训练中学生不可能在这三方面都做得不错,根据项目驱动、任务导入,一节课安排一项核心目标。即便是语言技巧训练,不同的课也应有侧重点。如一节目标是声音四要素训练,侧重在登台学生开口表达时音高(声音的响度)、音强(声音强弱),另一节目标是常用四种节奏训练。
简化课堂目标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这节课学什么、将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表明:目标对一个人的行动直接有导向性作用。小目标容易让更多学生做到,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自信。而成功更容易激发成功,因为人一旦付出努力尝到成功的甜头,就会使人做事的态度更积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更能把握机会,成功的概率自然更高。这正像进入了心理学所说的“幸运之轮”的循环中。“成功学”是用心来感受的。“取得成功的原因莫过于成功本身”,即就是成就感促成了下次的成就。我们成功做成一件事,心中充满了喜悦,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以后类似的事情不会排斥,甚至期待。
当然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成功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只要结果会产生成就感、喜悦,那就是成功。高职高专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弱,成功体验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设置上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轻松一跳就能摘到,让他们尝试成功、体验喜悦与自豪感,唤醒自信。
四、解放肢体 全力以赴
美国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印象:55%来自视觉、38%来自听觉、7%来自表达内容。传播学上有这么一个说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信息只占38%,剩余62%的信息是通过说话者的表情、手势、眼神、仪态等综合传达出来的。这些都进一步说明态势语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说话有感染力,实际上一定不是他的全部语言,而是他调动了整个场效应。朴素、自然、轻盈、得体的仪表,优雅、大方的举止,谐调、准确、鲜明的态势语,有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留给观众一个美的外部形象,有利于交际成功。牵动听众内心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声调、身体语言和所代表的情感奏出的效果,这影响听众的内心情绪感受。
初学口语训练者首先应是认识到体态语的重要性,再是改变不良习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运用眼神训练中前视法、环视法,有意识地调动眉、嘴来控制脸部表情,实现大方、大气地交流,展示个性,唤起现场互动共鸣。身体的解放,会促进思想的解放。学生一旦体验到控场力的魔力,会由外而内生发出我要开口表达的欲望,口语训练自然由被动转化成主动。
另外,语言训练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而语境又影响、制约着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语言的内容、语言的表达方式。初学口语训练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态语训练,解放肢体,调动全身的感觉、知觉、视觉、味觉等器官共同投入,逐步适应语境、调控语境,逐步做到掌控语境,实现动态语境中把握话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戴尔﹒卡耐基.王天成(译)﹒卡耐基金牌口才[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伯奎.口才与演讲系统化训练[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