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价值
2011-01-01吴涛
职业时空 2011年4期
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心、指导与帮助。职业院校班主任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急需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培养出一大批品格高尚,具有职业操守,同时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日益凸显。
一、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在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理应成为领导重视的一项工作,成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实现教师教育价值的有效平台。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学的“副业”,以没有差错、不出乱子为目标,满足于充当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角色,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全面的信息把握、密切的师生交流、细致的思想引导并不常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部门并不十分重视班主任工作,未将该项工作列入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据调查,目前职业院校班主任80%以上甚至100%由专任教师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同教学、科研一样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教学、科研有严密的量化计酬细则,班主任工作的质与量却无固定、细化的计酬标准。目前班主任工作的薪酬偏低,有些院校规定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却不将班主任工作纳入正常的工作量范畴,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责任重大且成效内隐,不易使老师产生明显的成就感。“成效内隐”一词源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波兰尼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一书,他认为知识应当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传给学生诸如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逻辑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都是内隐知识的传授。内隐知识在当前的标准化评价模式里很难被测量和发现。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班主任的长期努力下,学生的心灵世界、情感态度才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外显的偏少而内隐的居多。工作的长期性和不易产生成就感,使得一般老师丧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热情。[1]86
3.许多班主任年龄层次偏低,人生阅历有限,知识积累不足,导致他们与学生相处能够产生亲和力但缺乏信服力。目前,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多选用年轻教师担任,他们多数学的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从事一般的班级事务管理尚可,但要担负起对青年学生“精神关怀”的职责,成为他们迈向未来的人生导师,的确有些力不从心。相比来说,专业对口、人生阅历工作经验丰富、在教育教学上卓有成就的老师担任此职,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1.年龄及家庭。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年龄多为16岁-19岁左右,独生子女居多,多来自县镇农村,其家庭多属中低收入水平,经济条件相对不佳。
2.知识水平及学习态度。由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相比,中职学生由于是在中招考试中即被筛选下来的首批落伍者,其基础知识及学习态度不够扎实和端正,有相当程度的厌学现象。高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高考生,整体素质较好;少部分来源于中职生,整体素质偏低。
3.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多为住宿生,远离父母家人,缺乏亲人的呵护。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习的困惑、生活的烦恼、就业的压力往往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
(1)困惑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长。这使得各类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但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缺乏筛选能力,认识事物的盲目性较大。他们不满足于师长的理论灌输和技术传授,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书本上的东西。这种自傲心理一旦和现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造成心理困惑,带来痛苦和失落感。
(2)自卑心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多为中下等水平,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也得不到其他同学的艳羡,一般自我评价较低,不能做到自我接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此基础上,外形不佳或经济贫困的学生,自卑心理更为严重。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心理不能相容,行为举止不合作,嫉妒他人,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报复情绪。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其逆反心理表现尤为突出,由于他们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在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自暴自弃、一意孤行、我行我素。逆反心理易造成思想偏激、情绪浮躁、行为过失,甚至想方设法攻击他人。[1]P151
三、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价值
1.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并负责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班级的主任教师。他向班级传达学校的指令并确保这些指令的实施;他影响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制度的设立和变化,并通过指导班级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达到育人的效果。班主任劳动主要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因此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劳动。
2.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体、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负责,重视学生自我教育力的培养,为他们终身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关心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但是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主要教师。
日本筑波大学编的《现代教育学基础》中说:班主任教师在接触班级学生的机会方面,比其他教师更多,条件更优越。所以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很好地理解学生个性、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在上述基础上,班主任能在综合地、移情地理解学生前提下,通过各种机会,有计划地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持续的指导。[2]11
3.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从入学到毕业,20岁左右的学生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导:初来乍到,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在学习中有什么困惑?在生活上有什么难处?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恋爱了吗?恋爱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要不要加入学生会?怎样处理学生会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我适合未来什么样的岗位?怎样能够进入心仪的企业?凡此种种,均需关注。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是以爱心培育爱心,以精神关怀培育关怀精神,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班主任劳动的内在价值。
4.班主任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3]12《教育大辞典》对“重要他人”的解释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的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团体”。实践证明,班主任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原因如下:
一是学生的“向师性”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教诲的自然倾向。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有着较高的期待,认为教师总是具有很高文化水平和优良道德品质,这些心理定势有可能使班主任成为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人。
二是优秀的班主任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他们能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能够营造奋发进取的班级氛围,能够带领班级取得一个个成功。因此,他们在学生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三是优秀的班主任往往富有爱心、品德高尚。他们无微不至的精神关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能够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学生的良性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提醒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关口,职业院校理应高度关注和重视班主任工作,加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梁炳香.论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2).
[3] 班华.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操作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