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0-12-31辛宇文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管理问题的对策,指出国有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 人才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41-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但归根到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历源,是企业一切活动成败的根本。所以,“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公司里的每一个人,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作为一个协同作战、团结、高效、创新的团体,去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现已有30多年了,在这30多年中,国有施工企业也不乏涌现出了一些成功者,但仍有一些国有施工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笔者就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国有施工企业相关情况谈一下看法。
  一、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未把好人才引进关。有些国有施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也作了需求预测,但却没有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因而常选出一些过于优秀的人才。这个人的条件可能会远远超出职位的要求,那么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可能丝毫不具挑战性,他的工作稳定性就不会太高,存在给企业造成人才流失的风险。同时,由于没有评价标准,招聘者在选拔工作中往往是对应聘者进行比较,很容易被眼前的现象误导,甚至出现庸中求好,而被选出的人员并不能满足职位要求。此外,对接收职工子女问题上也章法不一,把关不严,使一些无用之才也被招了进来。
  2.缺乏职业晋升通道,难以满足人才自身成长。首先,许多国有施工企业从薪酬标准规定上看似乎也是实行的双梯晋升,但在薪酬标准规定上却把走专业通道的员工的待遇比走领导类通道的待遇压得太低,使不同阶梯中同一级别的待遇、地位差别很大。其次,企业没有做人才梯队计划。一方面,往往是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才临时找人替补,很多时候临时物色的替补者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这不但导致替补者本人承受过大压力,而且最终会使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才看到晋升无望,或者跳槽到了别的企业,或者在外兼职,或者失去斗志,工作绩效越来越低。
  3.人才薪酬水平与市场严重脱节。人才的人力资本是由教育、培训等投资形成的,而在国家教育体制收费改革完成后,人才自费投资获得人力资本的成本很大,因而人才要求获得报酬也相对较高。有些国有施工企业虽说经过几次工资改革,也执行了岗位绩效工资,但整体收入水平较市场差距很大。如有的单位的总经理工资收入还不到市场上一个普通技术工人的1/2,还有那些有一级建造师资质的员工在国有施工企业中就算收入较高的了,可与市场上的普通技术工人比起收入来常常被人挖苦,就更不用说普通员工的收入了。再加上有些国有施工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按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拉开差距,从而导致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价格严重脱节。还有一些企业不给员工按时发放工资,常常造成国有施工企业人才流失,使一些国有施工企业几乎成为“三资”、“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4.不重视人才的利益。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原有能够吸引人才的优势,如工作稳定、公费医疗、分配住房、高福利等制度正在或已经逐渐消失。现在有些国有施工企业虽说也参加了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但经常欠缴这些费用,使得员工医疗得不到正常保障,有些人到了退休年龄却迟迟不能正常退休;扣了公积金却不往公积金管理中心交,既不给无房员工发房补,也不给员工建住房,就更谈不上给职工体检等其他福利待遇了。这些方面的欠缺常常使一些人才对企业产生反感,间接地形成对企业的不忠诚,造成很多员工在外兼职的现象,甚至导致一些人才离去。
  二、解决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管理问题的对策
  1.把好人才引进关。首先,很多人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一味希望选到最优秀的人,其实这种想法是一个误区。因为对于人才选拔来说,最关键的是合适。如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人员,材料管理的好坏很多方面取决于这些人员的责任心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优秀程度。其次,企业在招聘前应根据所需岗位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再将应聘者与企业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而不是在应聘者之间进行比较。从而保证被选出的人员通能满足职位的要求。这方面尤其在对待接收职工子女问题上,要特别给予重视,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制度严格按岗位评价标准录用,决不能降低既定标准录用。
  2.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职业发展通道首先应建立多重阶梯职业的晋升通道,并给予平等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向员工提供与管理岗位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技术员工感到被企业重视,提高其忠诚度,而且可以避免员工都想走管理的道路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缓和公司管理岗位有限与员工晋升需求之间的矛盾。适时地对员工的成长进行及时的认可,每提升一个层级就进行资格鉴定,并给予相应级别的待遇,指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使员工预先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其次应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企业应及时关注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经常比照公司战略要求,评价现有人员体系的状况,及时预测未来的人员需求,通过内部的人才储备以确保必要的人员配备,如平时做好公司人员替补图等,使人员接替有序进行。另外,还要提供横向职业发展通道。横向职业发展是指员工通过横向的工作转换或岗位轮换进入一个新的部门或新的工作领域。它虽然在职位级别方面没有变化,但是通过在不同业务或职能领域发展,使工作具有多样性,使员工能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能够丰富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员工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通过不断地比较、磨合、双向选择,实现员工与岗位匹配度的合理化,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理想化,并最终实现“把合适的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
  3.建立与绩效相结合的薪酬体系。要使员工安心工作并保持较高的业绩水平,就需要提高其工作动力和责任心。薪酬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生活保障,它永远是企业员工考虑和关心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实行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才能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呢?笔者认为国有施工企业薪酬分配应将按劳取酬与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将绩效工资部分制度再细化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如材料管理人员经过精心管理节约的资金应按相应的材料款节余制度分配办法给材料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分配,这样使材料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其工作绩效相对成正比,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国有施工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可根据其年度内交工工程实际取得的利润按合理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发放。此外,合理利用宽带工资理论,科学设计对内具有激励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合理薪酬体系,给予能力、绩效优秀者较大的上升空间,使得人才在职位没有空缺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技能和岗内的劳动效率的提高合理增加收入。
  4.关心人才利益与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并举,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赢。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经营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要想搞好企业,只靠薪酬制度和良好的职业晋升通道等制度来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而企业文化则是无孔不入,是弥补企业管理制度不足的重要方法。因而,塑造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国有施工企业来说,笔者认为企业文化首先应强调以人为本,并更应注重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如在日常工作中应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不安全可以不施工,对适合弹性工作的岗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从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做好关心员工的工作。如定期给员工体检、节假日慰问、组织旅游、聚会等。使员工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另外,要提倡团队协作精神。企业要引导员工关心企业,发挥主动性,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献计出力,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使员工懂得企业要想搞好要靠全体员工的集体力量,而企业的发展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收入及福利,从而使人才与企业实现双赢。
  总之,国有施工企业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就必须选好人才,用好人才,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产生超越自我的欲望,主动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自动自发地将潜在的巨大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满腔热情。
  (作者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山西太原03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