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发展战略与劳动就业转型
2010-12-31闫晓平张献军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转型发展是新世纪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山西省的劳动就业同样需要转型。经济转型是山西省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德国鲁尔地区的转型为山西省转型提供了借鉴范例;经济转型对山西省的劳动就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解决山西省转型时期的劳动就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多方面协同解决。
关键词:转型发展 就业问题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17-02
转型发展指经济或社会在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实质性改变和全新制度安排的引入,是一个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转型发展的历史。笔者分析山西资源型地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变,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
一、转型发展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山西省现状分析,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山西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总量迅速提升。但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更为严峻的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环境空前变化,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随之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四个过大”,即三次产业中二产比重过大;其中支柱产业中煤、焦、冶、电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中粗放型工艺的比重过大;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截至2008年,煤、焦、冶和电合计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6.7%,占全省GDP的51.4%;三产比重为7.2%∶59.2%∶33.6%,二产比重过大,三产占全省GDP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5.9个百分点。山西旧有的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在发展方式上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的粗放增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多元、新型和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远未建立起来。山西省只有实施转型发展,才能改变旧经济体系,破除新形势下的发展瓶颈。
从山西省面临的挑战看,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2008年9月份以来,山西省经济运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源还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问题。正是由于山西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下游产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力、自主性和后劲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回旋余地较小。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保增长是首要任务。保增长要靠增加投资,要靠扩大内需,更要靠产业转型。只有在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才能确保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看,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山西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资源性大省来说,推进转型发展,就要着眼于山西长远的发展,立足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变被动适应为主的保护为主动保护,以较小的环境投入和成本换取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二、鲁尔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从世界范围来分析,转型发展是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德国鲁尔地区为例,该地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以煤钢为主导的重型工业逐步衰落,失业率大幅攀升。面对危机,德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主导产业转型发展。一方面,不断缩小煤矿开采的规模和减少钢产量,煤矿基地由1957年的140个减少到2002年的7个,炼钢炉由1955年的81座减少到2000年的7座;另一方面,鲁尔区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弹性,在原来开采煤炭和炼钢的地方,相继建立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环保等新的大型工业企业,并发展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和广告业等各种新兴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转型发展,鲁尔工业区已经成为综合新经济区,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
其次,鲁尔区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紧密结合,是鲁尔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撑。鲁尔区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根据企业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鲁尔区在德国建立起了最早重视技术转化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以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鲁尔区风险资本基金会”和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咨询。同时,德国政府为转型发展促进就业提供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政府制定多种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灵活政策,加大对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扶持力度,有效地促进了转型的顺利实现。如德国政府建立了拥有5亿马克资金的鲁尔地产基金,用来进行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鲁尔区高度重视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易于采用新技术,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从而成为转型发展中政府扶持的重要对象。鲁尔区在科研向生产力转换的过程中,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优先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是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德国联邦政府等各级机构通过地价优惠等政策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仅1958年-1973年,鲁尔区新建和迁入企业达459个,极大地促进了鲁尔区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
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给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内外资源性地区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看,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全面转轨过程,对劳动就业会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山西转型发展给就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新的就业渠道。首先,各级政府对就业工作更加重视。转型发展是要实现科学发展,政府就要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新型的就业机制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促进全方位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其次,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在转型中延伸,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技术进步创新改革传统优势产业,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朝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它不仅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