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教兴海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
2010-12-31顾协国董学武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科教兴海战略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上浙江”的必然途径。当前,浙江省科教兴海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效。舟山市作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要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做排头兵。浙江科教兴海战略应当大力加强对于“科教兴海”的领导,重点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积极宣传海洋文化历史知识,强化国际海洋科教合作,组建浙江海洋大学。
关键词:科教兴海战略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海洋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02-02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和海洋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程度不断加深,利用能力日益提高,海洋经济开发的深度、广度和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解决面临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缺少陆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缺乏电力和水资源短缺等生产要素的浙江省来说,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已是势所必然。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上浙江”的口号,认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就必须贯彻执行科教兴海战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科教自主创新体系。2005年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对全省经济推动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一、浙江省科教兴海发展战略的分析评价
1.科教兴海战略的内涵。科教兴海战略就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先为战略思想,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面向海洋的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实力,把开发海洋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轨道上来,转移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海洋素质上来,最终实现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教兴海战略要坚持以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以经济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洋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重点开发海岸带、海岛和近海资源,在抓海洋基础研究的同时,重点抓技术开发的示范和推广,采用海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探索和开拓未来产业。制定“科教兴海”政策,要注重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优化海洋开发环境,大力促进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走上新的发展阶段。①
2.浙江省科教兴海战略的框架分析。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兴海战略,并把它提高到“海洋:浙江的未来”的战略高度。2005年,浙江就出台《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时期,浙江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枢纽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世界级城市群新型城市化先行区、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0年3月浙江获得国务院批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推动中心镇新型城市化、大力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推进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点、加强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和布局引导及促进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等。3月10日,国家外国专家局、浙江省政府宣布合作共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在舟山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产业引智示范推广基地。②
在描绘规划的同时,浙江科教兴海战略的布局初步呈现。浙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重大工程、临港工业、船舶修造业、海水养殖与加工、海洋环保与防灾减灾)取得较大进展,浙江海洋产品的竞争力明显提高,通过海洋科技服务等平台使一大批海洋类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浙江海洋教育实现了以全省唯一的一所海洋类本科院校浙江海洋学院为依托、浙江大学等大学为基础的大学教育体系和中学、小学实行特色教育的中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浙江海洋学院等高校每年可以为浙江提供几千名浙江海洋经济急需的船舶等高层次人才。
浙江省通过浙江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科教兴海战略的领导,强化浙江省海洋渔业局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浙江省教育厅作为海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全省推进海洋事业发展的合力。
3.浙江省发展科教兴海战略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关系。科教兴海战略从建立到实施必须统筹考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相互关系。政府是科教兴海战略的政策的制定者、监督者和协调者,企业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主力军,科研机构(高校)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智力支持者和文化引领者。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浙江省委、省政府是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科教兴海的设想的。在发展的初期,政府可以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优先发展与海洋相关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到一定程度以后政府就应当退出“运动员”的身份,转而以“裁判员”的身份成为政策的制定者、监督者和协调者。
企业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主体。科教兴海战略中,科技和教育是手段,兴海是目标。振兴海洋,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海洋开发体系。同时,海洋产业的高科技化、海洋成果的产业化,都只能在企业的范畴内实现。
科研机构(高校)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的智力支持者和文化引领者。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浙江省与海洋相关的科技成果都是由科研机构(高校)单独或是与企业合作完成的。浙江海洋学院等高校还培养了一大批海洋科技和文化工作者,并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海员日”等活动积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海洋参与意识。
二、舟山市推动科教兴海战略的案例
舟山是全国唯一一个建在群岛上的地级行政区域。自古以来,勤劳的舟山人民依靠优越的海洋资源,使舟山成为世界的三大渔场之一,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基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舟山市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省委的战略意图和舟山海岛的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舟山视察工作时指出:舟山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舟山要在浙江建设海洋强省中打头阵,要有“舍我其谁”,敢于争先的气概。海洋经济是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结合型经济,要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加强区域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
舟山市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其核心是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力,科学技术的使用程度直接决定了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程度,必须把推进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着力点。2009年12月,舟山市设计了建设“海洋科学城”的目标。作为舟山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和体制创新的重要突破。舟山海洋科学城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海洋科技创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还有浙江省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经济高新区和“海上浙江”核心区,中国一流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内独具特色的海洋科学城。
舟山市在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港航强省、推动科技兴海战略进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而建设海洋科学城正是舟山推动科教兴海战略在体制方面的重要突破。海洋科学城中的高教科研区还包括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海洋学院新校区。④
与此同时,舟山市还十分注重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务实精神的海洋科技人才,通过组织开展重大海洋科技项目,集中一批海洋科技拔尖人才为舟山海洋经济建设服务。舟山市设立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奖,引导海洋科技工作者积极研制符合舟山海洋科技创新要求的被市场认可和接受,能够推动舟山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创成果,鼓励海洋科技人员把实验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研发出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高科技产品。
三、浙江省科教兴海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1.大力加强对于“科教兴海”的领导。浙江省拥有较多的海洋科技和教育资源,但却分散在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中。可以依托浙江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门成立浙江科技兴海领导小组,以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为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建立海洋科技和教育的工作统筹机制,形成推进海洋科技和教育的合力,把科技发展能力和教育发展实力全面融入到浙江省的海洋建设中。同时要加快制定浙江省科技兴海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08—2015)》的基本精神,结合浙江省涉及海洋的科技和教育的实际情况,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海洋发展的重要位置,或为发展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明确发展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浙江省成为全国的海洋科技和教育强省。确定海洋工程、船舶修造、水产品的精神加工、海洋药物制造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环节等方面为政府资金的重点投入对象。
2.重点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浙江省已在舟山成立了浙江省海洋研究院,在杭州成立浙江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成立了浙江省海洋研究中心。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科研院所科研平台的优势,出台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创办涉及海洋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应当充分发挥在浙江沿海地区的涉海类高科技产业园区在涉海科技信息集聚、科技成果孵化、成果的合作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以海洋高科技园区为依托,园区要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
3.积极宣传海洋文化历史知识,提高人民的海洋知识。海洋开发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尤其是沿海边渔民村群众的参与。必须从海洋环境保护的高度积极宣传海洋文化历史知识,提高全体人民的海洋意识。浙江有着非常灿烂的海洋文化沉淀,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舟山马岙的古文化遗址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要从学前阶段就开始对小孩进行海洋知识的启蒙。在中小学阶段可以结合地理等课程宣传海洋文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海洋兴趣。在大学阶段,着重要做好大学生的海洋观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具有一定海洋文化精神的海洋知识传播者。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宣传各种海洋民俗文化和习俗,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加大海洋文化遗产的抢救力度。
4.强化国际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都在加大力度增加对海洋的投入。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特殊政策,组建以政府为主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海洋科技和教育事业中。要努力提高浙江海洋的竞争力,必须努力推进海洋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详细了解世界各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状况,从中总结出能为浙江所用的经验。浙江海洋学院已被国家科技部授予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可以以此为平台,强化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浙江的海洋科技发展接轨世界。积极推进浙江海洋高等教育与国外海洋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高层次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为浙江海洋建设所用。
5.组建浙江海洋大学,提高浙江科教兴海发展战略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和教育。浙江省海洋高等教育尽管起步较早,但资源比较分散,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海洋高等教育体系和主导型力量,尤其是高层次学历教育(硕博点)的布点还不齐全。浙江省海洋科教尚缺一所具有一定特色品牌、专业相对完整、学科比较强势的海洋大学,势必造成在国内海洋教育、海洋科技、海洋产业项目竞争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组建浙江海洋大学很有必要性。浙江海洋学院所在的舟山市是我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目前其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已由传统的海洋渔业向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为主的现代海洋经济迅速转变,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组建浙江海洋大学是打造我国中部最重要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服务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文为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校级重大科研项目“新时期浙江省‘科教兴海’发展战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王伯玱.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