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入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实证研究
2010-12-31谢小龙刘张发王明杰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文章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采用了1998年-2008年11年的相关数据,用收入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实证度量。实证结果得出:商业银行在使用收入法度量操作风险时,在初始模型中应该选取剔除价格因素的GDP增长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环比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一年整存整取贷款利息率-一年整存整取利息率)、银行不良贷款率、企业景气指数(主要体现贷款量)、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中国工商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五个变量作为目标变量银行净利润(损益表数据中)的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并做参数相关性检验、t检验、F检验、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等检验得出最终回归模型方程,从而得出所需操作风险计量资本。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收入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87-02
按照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必须包括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所需资本,因此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非常重要。目前度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的收入法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使用收入法准确度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关键是收入模型中参数的合理选择。从以往文献看,学者们在使用收入法时所选择的参数都不一致。那么使用收入法时到底选择哪些参数才更为准确呢?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借助其财务报表找出该商业银行净利润的详细构成,试图构建比较准确统一的收入法参数指标体系。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收入法的理论基础
收入法中的操作风险是指广义的操作风险,即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操作风险。一般选取银行净利润为目标变量,然后考虑各个风险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影响。净利润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素解释,剩下那些不能被解释的部分就可视为银行的操作风险引起的净利润波动。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可决系数R2定义为回归平方和与离差平方和之比,主要反映目标变量的波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解释变量解释。在收入法中,目标变量是净利润,解释变量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能被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可以视为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波动。
波动一般用方差表示,所以σop2=σtotal2×(1-R2),σop2表示由操作风险引起的银行净利润的波动,σtotal2表示银行净利润总的波动。如果商业银行净利润的波动服从正态分布,则在置信区间为99.9%时,正态分布的分位数为3.090232,得出统计期间操作风险引起的未预期损失。即Lop=3.090232σop,其中Lop为操作风险引起的未预期损失,σop为由操作风险引起的银行净利润波动的标准差。
(二)文献回顾
樊欣、杨晓光(2004)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平均值。同时用证券法分别对浦发行和深发行的操作风险做了计量。严廷(2007)以浦发银行为对象,分别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收入法计量它的操作风险资本。其中收入法中,以净收入为目标变量,用真实GDP的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和深市综指一年内的平均数反映市场因素,用年均利息回收率反映信用因素。高成乾、刘颖飞(2007)用收入法分别对深发行、浦发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收入法中目标变量选了净利润,自变量有真实GDP、五年贷款利率、企业景气指数。又用基本指标法分别度量了上述4家银行的操作风险。汪俊鹏(2007)在硕士论文中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选取净利润为目标变量,自变量选取了真实GDP增长率[(GDP-CPI)/GDP]、五年存贷利差、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收盘价,数据为2002年至2006年季度数据。王文(2007)在硕士论文中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和民生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目标变量为净利润,自变量为GDP增长率、上证综指一年平均值、银行不良贷款率。李雪(2008)在硕士论文中用收入法分别对工行和中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目标变量为净利润,自变量选了真实GDP增长率、上证综指一年内平均值、一年存贷利差、不良贷款率。进行逐步回归最后自变量保留真实GDP增长率、不良贷款率。魏一鸣(2008)在硕士论文中用基本指标法和收入法对浦发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同时用这两种方法对民生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收入法中目标变量选取为净利润,自变量选为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不良贷款率、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一年内平均值。唐淑君、张红鹰(2009)用基本指标法、收入法和证券法分别对深发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收入法中用净利润为目标变量,解释变量中有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一年平均值。同时也用这三种方法对浦发行做了计量。沈怡斐(2009)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民生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目标变量为净利润,自变量有GDP增长率、CPI、银行业指数、不良贷款率。他还用基本指标法和支出法分别对三个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吴军海(2009)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中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收盘价。王岩(2009)对样本银行的操作风险用收入法做了实证计量,一开始模型中以净利润为目标变量,以真实GDP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利息收入、企业景气指数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自变量中剩下真实GDP增长率和不良贷款率。
文献回顾发现,有的学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环比GDP增长率除以CPI增长率作为真实的GDP增长率来反映社会整体经济状况。笔者认为既然是以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环比增长率就没有必要再除以CPI增长率了,因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环比增长率就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以前的学者基本都没有考虑到一年内存贷款利率可能多次调整的因素,只取某一时期公布的利率为参数。本文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所以以一年整存整取存款(贷款)利率调整时间间隔日期为权重对每年内各期公布的存款(贷款)利率进行加权而得该年度的综合存款(贷款)利率。以前的学者基本上都是用每年的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来反映该年度的总体证券指数情况,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年度内每天的证券指数都在变化,况且有的变化比较大。本文用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来反映一年内的总体证券指数情况,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主要用炒股软件在各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处做250日移动平均线得出[MA(250)]。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入手,找出影响该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因素变量。
文献回顾可知,各学者的参数选取有较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能构建一个比较准确统一的参数体系的话,就可供我国普遍的商业银行参考。下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其财务报表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准确统一的基于收入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参数体系。
二、收入法中模型的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收入法中模型的设定
我们以分析工商银行的2008年财务报表为例,可知营业收入由利息净收入(84.9%)和非利息收入(15.1%)组成,其中利息收入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占69.7%,证券投资收入占23.3%,其它利息收入占7.0%(由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支出主要由是给付存款利息。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4.2%)(结算和清算及现金管理、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等)+其它非利息收益/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损失、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支出由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成本构成。(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费用=税后利润。从以上分析可知,银行净利润主要由贷款收入、存款支出、证券投资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影响,所以本文初选了剔除价格因素的GDP增长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环比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ld(一年整存整取贷款利息率-一年整存整取利息率d)、银行不良贷款率bl、企业景气指数(主要体现贷款量)qy、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i(工商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五个变量作为目标变量净利润np(net profit)(损益表数据中)的自变量。因此收入模型可以表示为:npt=β0+β1GDPt+β2ldt+β3blt+β4qyt+β5it+t,其中μ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说明
中国工商银行是在200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从其公开的财务报表只能查到1998年至2008年的年度净利润、2000年至2008年的不良贷款率,从表中可以发现从2004年开始其净利润增加了十几陪,主要是因为从2004年开始其采用的会计准则有所变化,2004年按变化前的准则计算的话为2043百万元。用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来检验2004年对银行净利润来说是否突变点,但由于n1=6,n2=5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对工行净利润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作J-B检验。选取中国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数据,用Eviews5.0做J-B检验,得出在显著水平α=0.01时,净利润的J-B统计量为5.285249,对应的P=0.071174>0.01,所以可以认为工行净利润服从正态分布。对收入初始模型npt=β0+β1GDPt+β2ldt+β3blt+β4qyt+β5it+t进行逐步回归,并做参数相关性检验、t检验、F检验、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邹氏检验,得出银行净利润np=f(bl,i)为最优。最终回归模型为:npt=β0+β1blt+β2it+t,拟合结果为np=29159.67-1918.043bl+18.43262i。被解释变量净利润np的标准=38540.61,即σtotal=38540.61,R2=0.859512(说明银行净利润的波动约有14%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符合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10%~20%),所以σop2=σtotal2×(1-R2)=208677871.5,σop=14445.68695。所以操作风险引起的未预期损失Lop(操作风险计量资本)=3.090232×14445.68695=44640.52407百万元。
四、结论
现阶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数据不足,采用高级计量法度量操作风险相对困难,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可以采用对风险敏感程度较高的收入法来度量操作风险。该法需要的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相对多些,不过数据比较容易获得,计算过程相对复杂。该法下的操作风险度量虽然不与银行的损失数据相联系,但与银行的运营情况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银行的风险特征。
要借助收入法准确的度量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准确合理的收入模型。在初始模型中我们应该选取剔除价格因素的GDP增长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环比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一年整存整取贷款利息率-一年整存整取利息率)、银行不良贷款率、企业景气指数(主要体现贷款量)、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工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五个变量作为目标变量净利润(损益表数据中)的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并做参数相关性检验、t检验、F检验、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邹氏检验等检验得出最终回归模型方程,从而得出所需操作风险计量资本。
[本文为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