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谨慎性原则
2010-12-31王江萍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不确定风险也急剧增长。而财务报表使用人也更加重视企业对不确定性相关信息的披露,因此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产生于中世纪,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贯穿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其优势也有局限,要发扬它好的一面而尽量完善其不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 优势 局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69-0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企业正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随之而来的不确定风险也急剧增长。同时作为以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人也更加重视企业对不确定性相关信息的披露。为了加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谨慎性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定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可追溯到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应运而生,受托责任盛行,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而预计一切损失。进入20世纪,尤其是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继而得以重用。就我国而言,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始于1992年,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1998~2000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运用。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更大发展,更多体现这一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如资产减值的八项准备等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显。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被称为是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且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谨慎性作为指导思想在基本准则中被强调,贯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对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决策有效性和正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加速折旧法的运用,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收入的确认方法,债务重组及非货币交易损益的确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等。
谨慎性原则从诞生至今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的优越性为它的存在提供了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谨慎性原则要求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或收益且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这将会对会计人员的利润操纵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避免企业虚计资产浮夸利润粉饰业绩。在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能督促企业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信息使用人的决策提供依据。其二,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国内企业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提供在国际范围内可比的会计信息,而谨慎性原则源于国外且运用至今,仍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谨慎性原则在国内企业会计领域的成功应用势必会提高我国会计界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谨慎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有效地规避风险和损失,在时间上将资产尽快转化为费用,从收益中得到补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争议贯穿始终的过程,原因就在于它的产生源于一种不确定性,而迄今为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界定仍旧模糊,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体现其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一定的局限性困扰。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其它会计原则存在一定冲突。比如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体,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谨慎性原则则着眼于不确定的尚未实际发生的损失与费用,二者明显存在矛盾;又如配比原则要求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要在同期确认并计量,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而根据收入实现的原则滞后确认收入,且不确认可能的收益等等,比如研发费用。其次,谨慎性原则的贯彻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而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以及对不确定性事项判断时体现出的态度决定了该原则运用效果千差万别,导致财务信息体现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是信息使用人的决策出现偏差。比如资产减值计提前首先要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估计可收回金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等,这就需要进行职业判断。在主观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直接影响企业利润,造成报表使用人得出不同的结论继而做出决策。同时也为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创造了条件,使其有可能人为调节利润使信息失真。还有,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市场价格又影响着公允价值的确定,所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中市场价格是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价格机制尚不健全,不能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价格,因而对市价的运用会出现迥异的结果,致使谨慎性原则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针对谨慎性原则的优势及局限,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地加以应用,使其真正起到“谨慎”的效果,提高信息质量。因此,我们一要尽可能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矛盾,在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为财务信息使用人提供企业的更为真实有效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二要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各类商品价格,使企业对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资产的计价有合理依据,为谨慎性原则的贯彻执行创造必要条件。三要加强审计监督,通过无关联的第三方的监管来防止和惩治滥用谨慎性原则的行为。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责任意识,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