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风险与会计防范
2010-12-31裴伶俊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衰退,对于我国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金融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金融的传统会计措施,然后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次贷危机的会计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防范 次贷危机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68-01
一、前言
2007年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了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次贷危机对于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沿海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等等。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运用会计方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防范金融风险的会计措施
1.金融风险分类及形成原因。金融风险即人们在从事金融和与金融有关的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潜在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照风险的性质,可以将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种类型。(1)信用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义务,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经济损失的金融风险。例如借款人到期不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使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风险。(2)市场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波动,发生逆向变动而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它是指金融机构不能以较低成本,不能在资产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按时履行付款义务的风险。(4)运作风险。它是指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如决策失误、营业差错、新产品开发及贪污盗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或由于技术问题,使计算机系统失灵,控制系统缺陷等引致损失的风险。(5)法律风险。它是指金融机构交易合约的内容在法律上有缺陷或不完善而无法履约,以及法律修订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淡薄、政府的行政干预等等。
2.防范金融风险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多管齐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会计方面防范金融风险应该着重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应该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1)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方面要狠抓制度落实和会计监督检查,同时也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建立会计制度自动预警和信息反馈系统。(2)提高创新意识,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3)实行财务总监和会计主管派驻制并提高从业人员综合技能。
三、次贷危机下的金融风险防范
1.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许多专家学者有自己的见解。主流的观点认为是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金融市场监督存在漏洞,比如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评级缺乏有效监督,市场监管不到位,金融市场活动中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资本运作的金融机构没有遵循谨慎性原则等等。
2.防范危机的会计措施。针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发现的金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会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1)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美国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过程并没有止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评级较低,而发行该债券的金融机构希望提高这些资产的收益,于是以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为基础,进行新一轮的证券化。以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被称为担保债务权证。这不但是一个次贷被证券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衍生金融产品被创造的过程。理论上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各种债券和债券的债券,风险转移的链条几乎可以无限地延长,以至于投资者误认为风险已经消失。但是,尽管通过证券化可以转移风险,却不会减少、更不能消灭风险。事实上,由于证券化,贷款者和借款者不再有一对一的面对面接触。经纪人大力推荐按揭贷款,但并不提供贷款,贷款者和经纪人并没有保证贷款保证贷款不发生问题的强烈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从表面上看,风险已经从发起人转移到最终投资人。虽然最终投资人愿意承受较高风险,但是他们往往低估自己所承受的风险。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累积。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一方面适应了避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投机的需要。过度投机会加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降低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必须加强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监管,限制过度投机。(2)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项制度设计。缺乏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必然引起会计在危机中预警能力的缺失,也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无法及时可靠地判断其决策的成败。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客户发放贷款时要加强对于客户的信用调查,不能因为单纯追求业务量的增加而下降放款标准。建议尽快将全国的征信系统联网以杜绝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切实执行会计准则是保证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而决策正确性的关键。规范会计准则以及要求金融机构切实遵循准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制定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包括应用细则,以及对大量运用衍生金融产品的金融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查。(3)坚持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导致股价暴跌,许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此外,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金融界、会计界开始了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争论焦点是公允价值的运用、计量属性及影响。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监会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的报告,核心内容是支持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公允透明,正是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决定权利。
四、结论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形成的相关制度,因此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应该积极主动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发挥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把握谨慎性原则和公允价值计量,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经济危机。随着金融风险防范力度的加大,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必将得到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康国伟.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岳琴.会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9)
3.张鑫,张玲.会计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4.路君平,糜云.次贷危机后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09(1)
5.崔光胜.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和化解思路[J].广西大学学报,2001(1)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住房公积金管理部 山西太原 030053)(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