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0-12-31吉顺梅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及事业单位自身运行环境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重新构建的必要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新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财务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财务分析指标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46-02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是依据1997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分别占事业单位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三个主要指标。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自身运行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些已有的财务分析指标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必要重新构建。
  一、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会计信息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财政拨款的比重逐步下降,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发展成为政府、服务对象、银行、投资者、捐赠者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或者将要成为事业单位资金的提供者,他们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资金提供者的预期,事业单位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其所需的会计信息。资金筹集的多元化要求事业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要。财务分析指标也应适应这一需求,提供适应各方需要的财务分析信息。
  (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从1998年开始财政部门逐步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深化收支两条线的公共财政的改革,2007年又全面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共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现行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已不能满足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公共财政改革后预算单位“不仅要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还要提供预算与执行情况比较的信息,以及除预算管理活动以外的所有财务信息”{1},提供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效率的绩效评价信息等会计信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