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0-12-31吴丽霞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文章从商业银行教学和业务经营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教学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之间存在的距离,研究商业银行实验教学对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作用,探索实验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业银行 教学改革 银行业务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14-02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现实对大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
  1.商业银行课程的教学内容抽象。(1)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抽象,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不易理解。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学生而言,商业银行的教学内容抽象,不易于理解。譬如,巴塞尔协议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如何理解风险权重、正确计算表内特别是表外风险资产方面很难理解,不能正确资本充足率;对与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都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就更难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表外业务。表内表外业务还涉及到转换问题,在特定的情况下,表内业务可以转换到表外业务,反之亦然。(2)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品种繁多。随着金融深化发展,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都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存贷款业务是最基本的银行业务,但是即使是与金融业务接触较多的人,可能对存款的产品、贷款抵押品、质押品都不甚了解,导致在金融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产品为经济生活服务,更何况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学生。对传统的业务理解都不深入,那么,就更难于理解远期交易、互换业务等金融衍生业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基础,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传授理论,学生难于理解,而且容易混淆,对学生而言,掌握难度大,这样学习的理论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商业银行操作性强、分析工具复杂化。教有所用、学以致用是商业银行教学应有的境界。商业银行的理论应寓于各项具体的业务中,深入实际,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是深入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途径。金融理论是经过数百年无数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深入理解,进而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开拓国际视野,开阔思路。
  3.建立实习基地不能弥补学生实践性不足的缺失。由于大部分大学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接触也非常有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金融课程方面显得“根基”有限,学习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虽然可以与金融机构建立关系,设立实习基地,但是,作用极为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金融机构毕竟是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各的职责;二是银行业的关键岗位涉及机密,是不能轻易让实习学生接触的。部分单位在安排实习生的时候,只是让实习的大学生记手工账,对实习时间有限的学生而言,并没有起到预计的实习效果;三是金融部门以营业为主,接待能力很有限,难以接待大批的学生来实习。基于以上考虑,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是弥补学生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1.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践机会。商业银行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系统、涉及面广、知识要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模拟场景训练,内容抽象,学生学习知识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应用金融基本分析工具的能力不足,锻炼机会不够,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是难上加难。
  金融专业学生很难有机会操作银行系统,除了学校提供的机会外,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极为有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即使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极为有限,基于商业银行的操作系统的严密性,各个操作都含了相应级别的授权,作为实习的学生,一般没有权限进行实际操作,商业银行也为了严格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原因,不允许实习学生进行操作。即使对于正式招收的刚毕业的学生,也是最多安排一个授权级别较低的岗位,对学生来说,难以学习到全面的知识。为此,在学校学习期间,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尤为重要,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促进学生深刻领悟商业银行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共同重视。学校管理层增加软件硬件的配备,加强实验教学设施建设,尽量能做到上课学生一人一台电脑,方便学生操作;教师多从知识、经验、阅历出发,应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2.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对金融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我国金融业进入世界经济大舞台,世界金融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更为宽泛深远。外资银行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成熟,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服务、收入结构呈现同质化特征,缺乏核心品牌,对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缺乏深入研究,同质竞争现象严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给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金融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现代金融知识、有一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分析工具、具有较强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学是难以取得的,金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学生成长的摇篮。
  实验教学课程为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日后走上金融岗位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商业银行实验教学通过将银行业务主要区分为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外汇业务、资金管理、代客理财等,为学生提供操作银行业务的平台,并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大学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业务实践中领悟、学习、体会、操作、总结、提高,为金融专业学生、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在学校期间甚至是在工作之后都难得接触到的操作商业银行业务、接触金融分析工具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思想集中,思维活跃。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实验,学生参与感强,思维高度活跃,促进学生课前课后收集相关信息,复习理论内容,整理学习的思路和探索解决方案,带着思想、思考、思路来上实验课,做到课前预习,上课积极认真学习、思考、操作、演练,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而借助软件系统,提高了反馈的速度,教师能够很快获知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师生互动效果增强。
  4.实验教学法有效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深层次理解。金融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本密集的行业,学生所能做的是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不断积累,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商业银行的知识点多面广,仅仅从书面上获取的知识,专业水平提升高度有限,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技能更是无源之水。通过开设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磨炼,利用理论引领实践。
  三、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1.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商业银行教学内容扎根于金融现实。实验教学促使教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通过改革课程模式,不断强化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突出金融分析工具等金融专业应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通过“行其然”进一步“知其然”,“知”与“行”相互促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实验教学促使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改革:(1)教材章节设计上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翔实,弥补书面教材的缺失,进一步丰富金融学专业知识,提高金融学学生的专业修养;(2)注重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和强调能力培养,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重视金融理论的阐述,同时密切结合国际国内金融有关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金融实践中学习金融知识,对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个人业务、信用卡、住房贷款、消费贷款、装修贷款、教育贷款等有具体的了解;(3)增加英语原版内容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加对国际金融的认知和国际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国际金融动态信息;(4)补充定量分析内容,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加实战性,模拟现实金融环境,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参与热情,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掌握金融理论的同时,增强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金融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5)增加思考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各国经济金融实践进行学习、查阅资料、思考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金融学知识的专业修养。
  
  2.通过模拟操作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操作性强,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学生很容易陷入云里雾里,难以把握关键点,难以深入了解。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商业银行业务及知识的感悟。实验教学围绕业务操作的重点展开,学生需要提前作好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课才能顺利进行上机操作。
  通过模拟操作,不仅可以对金融领域的问题进行表面分析,还可以进行深层次分析,不仅能够分析显性问题,还能够分析潜在的隐性问题,能够透过业务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金融领域的本质问题,显示了实验教学极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生命力。
  信用证是商业银行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模拟操作,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认识信用证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之间的关系,结合贸易合同开立信用证、正确审核信用证,熟悉信用证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了解信用证与贸易合同的关系,了解信用证相关的单据,认识信用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特点,了解信用证的审证、修改函、改证等内容。在国际汇兑业务方面,通过模拟现实环境和模拟账户,进行国际汇款,掌握电汇(T/T)、信汇(M/T)、票汇(D/D)业务的具体操作,加深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了解深度。
  外汇买卖、结汇售汇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难点和重点,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环境,为商业银行客户办理外汇买卖业务、贸易项下及资本项下的结汇售汇业务,深入了解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了解相应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运用,锁定资金成本、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对国际汇率、利率有深刻了解,同时,通过办理结汇售汇,还可以与资金业务运作有机结合,增强了本外币资金的综合有效利用,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保函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学生对表外业务的理解缺乏实践基础,而表外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通过模拟操作演练,办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担保、透支担保、延期付款担保等融资性保函和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进口付款担保等非融资性保函,有效增强学生对表外业务的认识,增强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认识理解。
  本外币资金业务运作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通过实验教学的操作演练,学生获得了其他渠道难以获得的锻炼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培养国际眼光,增进国际视野,也使金融学本科教育迈向国际化教育。商业银行资金计划与调度需要对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对未来本外币资金的流动作出准确的预测,在满足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运用产品组合,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收益最大化。资金的管理及运作的基础是编制资金头寸表,预测银行自营和客户资金进出情况编制资金计划表,根据客户结汇售汇情况和银行外汇头寸安排,进行外汇买卖和同业拆借业务,结合国际市场的汇率利率,分析汇率走势,控制汇率风险,确定合理的外汇敞口,有效控制汇率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训练场地,通过银行的各项报表、数据、客户的资金运作规律,有效模拟银行业务经营环境,学生作为资金调度人员,进行资金的买卖、调度,资金余缺可以在同业之间拆借和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调剂,进一步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做规律,确保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要,同时又使银行的资金头寸控制在合理范围,充分实现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业务,通过参与课堂的实验过程感悟知识的价值,极大地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创意、实践学生的想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提交之后,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系统查看学生资金运用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多途径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减少教师单向灌输,增强师生双向交流。
  3.通过训练学生增强金融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模拟操作银行业务的基础上,金融实验教学可以结合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具体发展,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运用课堂的训练带动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训练。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具有一定的惰性,还是需要教师合理地布置一定的思考题、练习题,鞭策学生不断思考有关的专业课程内容。这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一学期下来,一般专业课只有60节左右的课时,仅仅依靠如此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能学号一门课程的;二是缺乏思考题、练习题,仅仅布置软性作业,那么,学生各项活动很多,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不够重视软性作业,往往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查阅资料,更不用说进行有关的问题思考。为此,需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和思考,而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生活学活用。这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用金融知识为金融机构、一般企业、个人生活服务,提高应用金融服务的能力,能够通过金融服务有效改善企业、个人的筹集资金能力,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
  [基金项目:200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2044。]
  
  参考文献:
  1.魏革军.访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林继肯——教有所用是金融教学生涯的最大快乐[EB/OL].http://www.cnfinance.cn/magzi/
  2009-11/16-3566.html.
  2.邢天才,刘丽巍.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刘晓星.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刘毅,严家建.金融学教育的国际化尝试———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5.冷丽莲,陈晶.关于《国际金融实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金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