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有效培养对策

2010-12-31涂桂华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德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讲道德的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德育教师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德育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才有资格教育和引导学生。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外,各级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德育教师的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为实现教育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努力。
  关键词:德育教师 素质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90-02
  
  一、德育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即德育教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教育者是指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干部;从广义上说,教育者是指所有对学生负有责任的人,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各级领导、孩子家长等。笔者从狭义角度谈德育教师。
  1.德育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从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转化受教育者的过程来看,教育者是教育实践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德育教师作为德育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疏导作用,激励作用,转换作用。德育教师既是德育教育工程的设计者,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实施如同建筑工程一样,必须要有计划、有规划、有“图纸”。其目的的确定,内容的构成,方法的选择,环境的营造,力量的组织协调,都需要通过科学组织及精心设计。同时教育是一个有组织、需要组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掌握教育目的,懂得教育规律,培养学生集体,组织教育活动,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
  2.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教人做学问;二是传道,教人如何做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他们走好以后奋斗道路的精神动力。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德心。塑造学生的灵魂更是德育教师的天职,德育教师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工程中是当仁不让的骨干。
  3.德育者是德育理论的研究者。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社会要想不断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万事万物也皆应如此。对于关乎社会进步的教育而言,它既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又应该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探索,才会有教育过程的逐步深化,才会实现由一个教育的必然王国到教育的自由王国的转变。此外,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又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探索者。德育教育领域里的“发现”、“发明”、“创造”、“前进”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是要由德育教师来承担的。再者,素质教育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也必须依靠教师的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环境下,德育教师作为教师仅仅会教、能教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引导、善教、教好、教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仅仅满足于做娴熟的“教书匠”也是不够的,要成为教育理论的执行者,更要争做教育理论的研究者。
  二、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
  1.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
  (1)思想素质。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对于德育教育过程起着思想引导的作用,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体现在“三观”上,即要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的人生观和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观。思想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想法和见解,包括认识的观点和方法,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的认识的体现。由于人的世界观多以一定哲学观和方法论作为理论基础,是人对世界的理性思考。所以人的世界观对人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有指导意义。
  (2)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国家、政党的基本观点、信仰和态度。德育教师的政治素质,主要应该体现在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德育教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自己的教学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向学生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解党的基本路线,使学生拥护党中央进行的各项重大政策,使学校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2.高度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师与其他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表现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即教师道德品质。它的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体现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活的始终。师德最基本的内容首先是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其次是爱学生,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精心育人。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的起始标准就是敬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师德的核心就是爱生。爱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核心,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感召,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
  3.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进入新时期,我国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面临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信息大、时政性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特性,对于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首先德育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素质,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着本学科能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