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企业家慈善捐款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2010-12-31韩大涛谢雨帆范琴花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都有一套运行的机制,它们的捐款已经是日常化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家,他们的捐款是一种自觉行为,带动了整个社会慈善捐款的潮流。我国的慈善捐款面临着很多问题,慈善捐款的机制不健全是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企业家 慈善捐款 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56-02
2010年9月29号,微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以及“最伟大的投资者”沃伦·巴菲特,邀请中国50位富豪探讨捐款的晚宴,事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指责”中国富翁拒绝参加盖茨的慈善晚宴,因为他们怕被基金会游说“劝捐”。一半富翁拒绝参加慈善晚宴,这是为什么呢?是这些富翁没有善心,还是我们的慈善机制有问题?一半富翁拒绝参加慈善晚宴,正击中了我国慈善机制的软肋,也说明我国慈善机制不健全,慈善渠道不畅通,慈善机构的吸引力并不大,慈善晚宴也并不丰盛。这就要求我们反思慈善机制,更呼唤每个公民或富翁发扬善心的流畅工作机制,而不是死板教条的工作机制,不是一味地让捐赠善款者为难,或者捐赠后伤心。这是对我国慈善机制的呼唤,也需要对我国慈善机制进行必要的反思,防止富翁拒绝慈善晚宴,就需要建立健全便捷、通畅、高效、廉洁、完善的慈善机制。
一、全球慈善概况
1.人本管理。全球很多企业开始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企业的员工受到更多的尊重,员工的权利也扩大了,企业的员工开始有一部分话语权。
2.低碳经济。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和低污染项目,把自己企业做成循环经济企业。
3.社会责任。有些企业已经不再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仅仅局限于为股东创造利润,是扩大到创造社会效益和企业的利益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我国慈善水平现状
1.捐款力度太小。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获捐赠的70% 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15%还不到。去年被选入各种“慈善家排行榜”的135名个人,共捐款9.85亿元人民币,约合1亿多美元,资产总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中国企业有过捐赠行为的比例却不到1%。而2000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捐款总额650亿美元,平均每年约130亿美元。两国虽无多大可比性,但是否也反映出其社会责任感与公益心方面的差距呢?
2.捐的款运作不透明。企业捐的款到底去了哪里,捐给谁了,有没有全额捐给困难群众,慈善机构在运作管理上不透明,企业不明了,不知道捐的钱到底有没有起作用。一些捐助者为防止地方政府贪污捐赠款项,将捐款兑换成粮食进行捐赠,进而去防止地方政府在捐赠款上揩油,当然一些捐赠者捐助地方政府后还要收取很高的税收,从而让慈善者很受伤。
3.组织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和公民不知道怎么捐款,捐什么,捐给谁,有没有专门的组织体系,捐款要靠政府做计划,下指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全民捐款的浪潮,是靠政府宣传,下指标的作用。
4.企业捐款没有计划性。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战略慈善的意识,捐款没有计划性,在企业的年度计划中,没有慈善捐款行为,捐款是企业的临时行为,随意性非常大,一年捐多少也没有计划。企业还没有形成社会公民的意识。社会责任感还没有形成。
三、造成我国慈善现状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慈善意识淡薄。中国古代有乐善好施的美德,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各种观念变化很快,在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观念混乱,很多人只看眼前的利益,变得唯利是图,麻木不仁。(2)公众对企业慈善行为不信任。在转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靠着机会和制度迅速暴富,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仇富心态,对企业充满不满,他们认为企业家捐款是在买通原罪,慈善成为企业家作秀的舞台。(3)中国还没有建立慈善方面的理论。在美国有专业的慈善学校,负责为公众免费讲关于慈善的课程,使他们从小就有慈善的意识,中国应该向这方面大力发展,使公众建立起慈善的观念。
2.慈善机构因素。(1)目标不明确。我国的慈善机构功能太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面临的很多尴尬,对教育、环境、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位。(2)人才匮乏。我国的慈善机构大多都是以老人和低学历的为主,好像一个养老机构,很多年没有年轻人进入,缺乏活力。(3)融资结构单一。慈善机构的钱主要是企业捐款为主,由于企业捐款没有计划性,导致慈善机构的资金也具有不稳定性,慈善机构对未来的筹资没有预见性,导致对资助的对象没有稳定性。(4)基金的增值问题。由于非营利慈善机构的基金本金不能动用,基金的项目经费都来自基金增值所的,因此,怎么样对基金进行投资关系着组织的发展和生存,要对基金进行有计划的投资组合管理。
3.政府管理因素。(1)政府对社会职能包办太多。政府包办慈善职能缺乏透明,使慈善不能按市场机制运行,政府在慈善行为中干预太多,慈善资金流向不明朗,没有公开的财务信息,使人们感觉慈善机构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2)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的法规还不能保障我国慈善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一系列的慈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运行、监管、融资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慈善机构没有工作依据。(3)捐款抵税政策不能有效地落实。国家税务局规定对企业向中华慈善机构的捐款,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12家慈善机构才可以,且规定扣除金额不能超过应纳税额的3%,超过部分还要照常纳税。
4.企业自身原因。(1)社会责任感缺乏。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慈善的战略意识,认为慈善不是企业的事情,对企业影响不大,没有社会责任观念。(2)经济因素。很多企业还在发展壮大时期,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将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在战略规划上急于做大做强,还没有慈善方面的战略规划。(3)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在企业的捐款中,大部分是以工会组织因一些突发事件,才发动员工捐款。企业没有日常的捐款行为,没有明确的目标。
四、改变我国慈善状况的对策
1.培育慈善的社会文化。企业要培育慈善的企业文化,把慈善行为看作企业的战略,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企业领袖,在社会上给予宣传,营造慈善文化的氛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慈善做成企业的品牌,在社会上给予尊重。
2.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民间慈善组织就像民营企业一样是慈善机构的有益补充,民间慈善机构有反应快的优势,对资助对象很直接,不用很多的手续,慈善的效果不错,应该加强企业和民间慈善机构直接对话,让它们加强联系,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做一些项目,为企业做广告,树立企业的慈善品牌。
3.建立慈善捐款透明运行的新机制。我国的慈善机构目前运行不透明,款的去向不明朗,善款的具体运用没有细化,内幕交易现象很多。捐款项目应该建立第三方确认,收款人收到款以后,可以通过第三方告诉捐款人,让捐款人知道捐的钱已经起到作用,慈善机构可以为捐款人发荣誉证书,或者在用款项地方的建立纪念碑,刻上捐款人的详细资料,使捐款人心里得到满足,有成就感,这样也可以免费为个人或者企业做广告,企业也会很愿意做公益事业,也可以使企业获利。
4.打造精细化的捐款管理。要做的捐款互利,使收捐人和企业都有利,建立专门化的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全程跟踪款项的流动方向,对款项的应用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扩大宣传,让媒体和政府做监督,及时反馈到捐款的企业,让企业知道款项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建立企业慈善捐款的法律,加强法律监督和促进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建设企业捐款的便利性、简化免税审批的程序和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体系,大力宣传企业的捐款行为,认清慈善捐款的价值,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的意识,在行善中升华企业的精神,提高经营业绩。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