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者服务”的真正含义
2010-12-31李静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当今的编辑世界因为读者的复杂性而变得纷繁复杂,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也是鱼龙混杂。萧乾作为作家、记者、编辑、文学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闻史上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具有非凡的意义。他一生从事编辑工作,在编辑实践中所产生的编辑思想,对今天的编辑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萧乾 编辑 《大公报》 为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51-02
一、萧乾的编辑实践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也许天生就注定了要吃新闻饭的,所以初出茅庐的萧乾在求学期间就多次担任编辑一职,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时,就做校刊编辑。后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来又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进一步深造。
这在求学期间的牛刀小试,便使萧乾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毕业后,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邀赴伦敦任教,同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继续研究学习。然而,这一条带着光环的求学路并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因为没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便燃遍英伦。萧乾讨厌战争,也很想舒舒服服地呆在剑桥,每晚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但是新闻工作者的天性、使命感还是让他毅然放弃剑桥学位,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写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战争结束后萧乾回到祖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并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可谓一生都从事着编辑的工作。
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公报》。《大公报》是萧乾走出校门后的第一个岗位,也是萧乾一生工作最久的地方。它为萧乾提供了实现种种生活理想的机会,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记者这一行当,广泛接触生活,以从事创作。广泛的人生经历从这里开始,《大公报》确实给萧乾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人生魅力的舞台,但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大公报》真正的兴盛时期是1933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文学史上著名的《大公报·文艺》副刊通常是指这个时期而言。而萧乾就是在这个事前加入《大公报》并任主编一职。萧乾主编的《文艺副刊》和《文艺》,成为当时不满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又未能投身于革命政治运动的北方作家(以京、津为中心)主要文学阵地之一。副刊强调文学自身的发展,带有艺术独立于政治斗争的倾向。
《大公报》之所以盛极一时,收到读者的追捧,因为它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它拥有“五四”时期和30年代初即已蜚声文坛的较强作家阵容。朱自清、周作人、冰心、老舍、沈从文都不断有作品发表,鲁迅也发表了他的《奇闻八则·前记》和一些译作,这些都增强了副刊的进步色彩。第二,注重文学新人的培养,是副刊的一个显著特点。何其芳、李广田、孙毓棠、刘白羽等人的小说、散文、诗歌都有发表,这些人后来都有更大的发展。第三,副刊十分重视文学批评,副刊还致力于发展书评,向读者介绍新文学创作的最新收获。第四,副刊以较多篇幅翻译、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还介绍国外文艺新闻外国文坛情形。第五,抗战期间,《文艺》主张文艺为抗战服务,以发表战斗性的报告文学、诗歌、速写、杂文、戏剧、木刻为主,成为抗战初期进步副刊之一。
二、萧乾的“为读者服务”
萧乾的编辑思想指导着他的编辑实践,在主编《文艺》的那个年代,有很多小报都乐于编发文坛内幕、名人逸闻趣事,以迎合读者猎奇心理。而萧乾在《文艺》上辟专栏“文艺新闻”,重点介绍新人、新作、新问题、新论争,报道国内外的文学活动,同时规定不搞以私人琐事为内容的“文坛消息”,让读者了解整个文学界的现实,开阔眼界。在抗战时期,更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感发挥到极致,真正做到了为读者服务。因此,编辑萧乾赢得了读者的尊敬,成为载入中国新闻史的一位“大家”。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位“大家”身上,看到一位真正的编辑家对“为读者服务”的阐释。
首先,编辑是出版物的首要责任人,其编辑品味、编辑情操和编辑精神都重要特质都可体现其责任。“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我无法被取代的,例如个人的品味、辨别能力、情绪反应、做事的调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①萧乾对新闻事业的品味、决断力,决定着《大公报·文艺》有较强的作家阵容,增加了副刊的进步色彩。
其次,质量第一原则,为读者提供一流作品。萧乾更多地把《大公报·文艺》向“非个人”的方向引导,不论小说、诗歌、散文等普通文学作品,还是书评、作品评论、文艺新闻,他都特别要求内容本身的客观、理性,不趋炎附势,不逐潮赶浪,一切以作品质量为评判标准。自《文艺》创刊以来,社长胡政之多次嘱咐过萧乾,“我们并不靠这副刊卖报,你也不必学许多势利编辑,专在名流上着眼,你多留意新的没人理睬的。只要从长远上,我们能对中国文化有一点点推进力,那就够了。”②此举更坚定了萧乾的信念,在社长的支持鼓励下,刊物不求有什么“雄图”,而是“很安分拱成一座作品的桥梁。时常遇到时髦东西它反躲闪开。它不势利,然而也从不存在提拔人的感觉。它尽力与作者读者保持密切联络,但教训式的启蒙的文章却不大登。”③最终,萧乾为《文艺》确定了“高质量、多品种、重新人、通信息”④的编辑理念。
第三,强调作者的多元性,为读者呈现时代风貌。报刊鲜活的生命力来自于风格迥异的各类作者的共同参与,视角不同,观点杂陈,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共同呈现时代风貌。萧乾曾明确提出,作为编辑必须“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作者”⑤。他不拘泥于作者的政治倾向与派别、年龄长幼、成名与否,关键是看其作品怎样,只认作品不认人。这样打破既有框架和门户之见,给不同类型的作者提供了一块自由试笔的园地,从而使手中所办的《文艺副刊》拥有了实力雄厚的作家阵容。他关注的视野,已不仅仅限于投稿者本身,还将目光投向了同行编者。当时萧乾周围有不少编刊物的朋友,如《文季月刊》和《文丛》的靳以,《作家》的孟十还,《中流》的黎烈文,《译文》的黄源。萧乾常和他们聚会,交流各自办刊的经验和问题,也交换看稿件。有些优秀稿件因篇幅太长不能用于《文艺》,他就转给这些编刊好友;同时,孟十还、靳以等人也将优秀的短稿推荐给萧乾在《文艺》上发表。编者同行间采取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和交流,促使《文艺》敞开大门,广纳一切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⑥
第四,重视培养青年作者,为读者提供新鲜思想。有“文学保姆”之称的萧乾始终把鼓励新人创作、培养文艺青年作为副刊编辑的核心工作。他从编者的角度分析到,刊物编者应该“像寻宝者那样以发现新人为乐”⑦,应该能够感觉作者个性,帮助刚起步的作者展示个性。萧乾一接手副刊,思想就很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新人新作提供园地”⑧,“副刊是文艺青年的摇篮”⑨。对于新人的作品,萧乾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如为文学新人设置专版、固定版面等,对特别优秀的作品不惜篇幅多发,甚至刊发在显著位置,同时还坚持新老作家同酬的原则。注意刊发青年优秀作品的同时,萧乾还及时登载名家的创作经验和体会,有助于文学青年提高创作水平,拓宽创作视野。
三、萧乾的编辑实践对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启示
现在的媒体发展迅速,不同媒体之间的扩张与竞争以及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已日趋激烈。而随着“黄金4小时媒体”的诞生、发展、壮大,我们的媒体用“多”来形容似乎已略显不足。任何一家传播媒体想要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立足发展,必须依赖读者的“后方”支持。而要得到读者的支持就必须做到萧乾一以贯之的“为读者服务”。
虽说满足读者需要是编辑的根本任务,但编辑满足读者需要并不是简单地迎合市场、迎合读者,不是单单去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优秀的新闻编辑造就优秀的新闻媒体,这份优秀绝不是用新、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报道得来的,是编辑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信息的把关人,认真严肃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即对社会文化的生产、积累和传播,而赢得读者的认可,赢得媒体的发展。
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是复杂的,这就需要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细,给自己定位,细分读者,发掘资源,把关信息,传播文化,做一个有鲜明编辑思想的出版人。让读者从偶然接触而产生兴趣,到日复一日地每天用相对固定时间等着送上门的报纸,或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播出,或浏览网页。具体做到:
1.提升文化修养,提升编辑品味。21世纪的编辑除了传统文化是必修课之外,有许多的新知识要学习,如IT技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公共关系、知识经济等,学习这些都可以为提高编辑文化修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2.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把关质量。编辑的责任意识是指编辑在出版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对国家和读者的责任感。“在当代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一种控制编辑行为和指导编辑工作的伦理力量。”⑩编辑要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事创造价值利润,从而为社会文化建设、抵制不良行为、维护社会公德、净化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3.建设作者队伍,保证旺盛活力。任何一个优秀的媒体都拥有一支高水平、稳定的作者队伍,以保证媒体的高质量;任何一名优秀的编辑都不会忽视作者队伍,以保证出众、卓越的出版风格。所以,编辑必须广泛地联系各方面的作者,既要注重重要作家,也要扶持新人。
4.培育新生力量,带来新鲜空气。随着科技的发展,老作者、资深记者可能会出现创造力减弱的状况,所以不得不让位给年轻的作者,后来居上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才能永远保持朝气蓬勃的创造活力,才能不断为读者送上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
注释:
①格罗斯著,齐若兰译.编辑人的世界.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②③萧乾.一个副刊编者的自白——谨向本刊作者读者辞行[N].(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