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政府决策的绿色化转型
2010-12-31张益项
经济师 2010年12期
摘 要:政府决策绿色化转型,对纠正片面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有决定性意义。尤其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政府决策绿色化转型,无论从实践中,还是理论上来说,更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片面的经济增长方式 政府决策绿色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36-0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都系统、详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了它与西方新老自由主义“片面的经济增长观”所不同的理论本质和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尤其是在由新自由主义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肆虐全球的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及时和正确。因为它既是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论纠正,又是促进我国政府朝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规定的方向绿色化转型的理论依据。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政府工作的绿色决策化转型,首先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因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本质,强调“五统筹”的思想原则等等。它是政府决策绿色化转型的思想保障。
一、政府决策的绿色化转型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这不仅是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原则规定,同样也是《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的原则要求。但是,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一些所谓经济学家,它们则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倡导的、以“经济人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特征的“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理论上,这不仅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规定,而且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着质的不同,因此,有必要从对比中认识与了解科学发展观与“片面的经济增长观”的理论区别。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与“片面的经济增长观”都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因为,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只强调“经济人自身利润最大化”抑或GDP增值。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环境伦理的积极作用;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只强调所谓“经济人伦理”。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真正落实和实施,而这个核心内容就是“公平与和谐”;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不仅不重视正义与公平也不重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理论上,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重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故此,在实践中,它就必然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重视生态系统正体的生命支持功能;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只强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行为,强调以“看不见的手”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其发展过程必然导致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从价值论方面说,科学发展观承认“自然价值”的合理性,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价值论依据,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意义重大;而“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只强调“经济价值”,因为在它看来,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中,除了“经济价值”外,别无其他。科学发展观既然把自己规定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那么,它就必然重视资源生态合理性的优化配置,以及在政府主导和监管的市场运作前提下,对经济、社会和生态多元目标的绿色化协调,“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只强调“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强调所谓经济激励机制,强调自由放任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必然导致资源和财富急剧向少数人集中,及对自然界的极大破坏。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实践中,只有努力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且行之有效地用于指导现实活动时,才能真正做好各项工作,同样地,也才能真正推进政府决策的绿色化转型。
二、决策绿色化转型需要加强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主导和监管作用
在现存条件下,由于政府决策绿色化转型是在市场经济背景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不能脱离这一背景讨论问题。由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更进一步证明了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固有问题,与此同时,它也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无比正确。在英美,自从萨切尔夫人和里根1978、1980年先后上台后,极力推行由费里曼和哈耶克倡导的所谓新自由主义,这就使得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占居了优势。加之,1990年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乃至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华盛顿共识”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它是资本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所推行的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所谓“华盛顿共识”,事实上就是要求“放松政府管制”,全面推行“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是亚当·斯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当代翻版,它所信奉的是所谓“经济人伦理”,追求的是“经济人自身利润最大化”,倡导的是“看不见手”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崇尚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行为”,导致的是全球社会范畴的两极分化连同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的恶果。因此,客观上,这等于1992,联合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后,又被新自由主义注入了极大的制约和限制性因素。
正因为如此,新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学说遭到了世界上许多知名学者的抨击。针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赖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中批评指出:“今日全球经济是受市场力量所左右,并非受生态学原理所制约。因为市场的力量不能反映商品服务的全部成本,所以,市场提供给各级决策者的信息往往是些误导人的信息。这样一种因已经酿成了一种果:为我们造就了一种与地球生态系统很不合拍的亦即被扭曲了的经济——一种正在戕害其自然支持系统的经济。”{1}针对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者所谓“看不见的手”的观点,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批评指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使得私人的自利在不自觉地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看不见的脚则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2}针对市场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德国学者罗伯特·库尔茨在其《资本主义黑皮书》中指出:“全球资本主义制度连同盲目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认为已经‘战胜’了国有资本主义后,却在‘资源合理分配’……中彻底失灵”{3}。针对新自由主义所推行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对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破坏性情况,英国经济学家朱迪·丽丝在其《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一书中批评指出:“事实上市场力量很可能加速耗竭的发生,因为矿藏在自然耗竭发生很久以前就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上耗竭了。”她还指出:“当经济基础仍然依赖于单独的储存资源开发时,其经济耗竭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资源的私有制会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因为生产收益最优的开采速率不可能是那种使社会、经济的瓦解程度最小的速率。”{4}正因为如此,罗马俱乐部委托德国学者魏伯乐,美国学者奥兰·杨,瑞士学者马赛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