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2010-12-31

职业时空 2010年12期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对比法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针对性教学
  
  一、研究目的
  在当今这个高压力的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身上承载着学校、社会、家庭太多的关注和期望。因此他们所承受的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也必然要大于其他人。这种压力导致了高中生在身心健康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高中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是不容忽视这点,应根据自身的体育项目及项目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不只是达到健身的目的,也让他们从心理上充分得到“锻炼”,在轻松、愉快、低压力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强、团结、互助等优秀的品质,敢于在挫折中成长,不怕失败,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让快乐的体育融入情感的教学,全面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献资料、实验法、对比法、调查、数据统计法、观察法
  (一)研究对象
  2005年9月—2007年12月,以河北黄骅中学高一、二、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左右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采用前后对比的实验方法,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实施教学。
  2.调查法。访问式调查、开放式问卷(自由式)调查。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3.观察法。通过平时上课对学生身心的观察,对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实施后的观察进行记录。
  4.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
  5.数据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神经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可概述为:尚实际、有创见、建知交、重客观、崇新颖、善坚定、爱生活、具坦诚、重公益、能包容、寓幽默、己信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
  2005年9月至今,笔者针对在校学生上体育课中的表现,通过对他们的观察、调查、访问及一些资料的统计,发现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问题:与同学、知己、师生相处,自信心不足、交往中受挫折;(2)学习上的问题:学习受挫,导致迷茫的厌学情绪;学习上竞争的压力、学习没目标;(3)人格问题:怕挫折、怕苦怕累、知难而退、意志薄弱、责任感等;(4)适应问题: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
  (二)改善高中生身心健康的途径
  1.学校体育。“体育”即身体教育,身体教育即体质教育。这一观点曾被认同一时,不论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都更注重的是体质的操练。本人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专项及特点,针对高中生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充满兴趣与快乐,在努力与拼搏、挫折与成功的交替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参与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的真正价值。
  2.根据运动项目教学内容针对高中生教学。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很多,笔者从事武术套路的教学,通过调查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情况,采用正常教学与有针对性教学的方法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学生们在身心上所发生的变化,进行集体或个人访问并加以记录与总结。
  一般体育课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在武术课上,课堂常规中有一项是师生问好的环节,问好可以采用相互行注目礼、相互行抱拳礼两种方式。让学生采用相互行抱拳礼的方式进行问好,让大家懂得它的精神,真正地理解其含义,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2)准备部分。在热身活动的环节上,有目的地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让学生进行活动。如: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刚刚进入高中的他们对高中的生活充满好奇与期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伙伴,新的学习环境等等,不时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在安排游戏中,会选择像“听数抱团”这类的游戏,组织学生在场地上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并匀速运动,听教师的口令,听到教师喊哪个数就几个人抱成一团,反复进行游戏。(教师喊的数尽量让学生都能凑成团)通过这个小游戏不仅发展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彼此间拉近了距离,又达到缓解疲劳与压力的效果。
  (3)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教学内容实施的主要过程,传授运动技能的重点环节。
  ①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不断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针对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练习的过程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如:武术套路项目,对动作规格要求与意识表现力较高,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们接收能力,来变换动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动作,不会因同一个动作反复的练习而感到枯燥与厌烦。要想练好某个动作,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会成功,而学生们的意志品质也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教师在语言上正确的引导、鼓励与教导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克服困难而战胜它,从心理方面得到释放,敢于在困难面前,知难而上,挫折面前,战胜自我。从中体会到苦尽甘来,让学生们自己感受失败后的成功是一种幸福的喜悦。
  ②对于学生们不喜欢的运动项目,首先要知道他们不喜欢的原因,然后让他们对这个项目有个重新的认识与了解,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要先培养他们对这个项目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循序渐进地走入这项运动,让他们慢慢地喜欢这项运动。同时针对他们自己专业上的问题,在头脑中贯彻同样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的道理。凡事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自我调解的方法,这样身心才会健康的发展。
  ③学生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因为个体能力的差异,身体条件的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接受能力也就会出现很大差别。往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在动作没有完全学会的情况下,在演练时被老师或同学看到后,他们会很不好意思地去做,甚至放弃去做。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在鼓励与教导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同时,还应在他们完成动作后给予相应的认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④体育学习过程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采用集体或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性练习。如: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较弱的学生改进动作,学生们也可以一起讨论,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沟通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⑤在学习接受动作过程中,学生初学时常会掌握不准动作的要领,教师可根据学生做的错误动作,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问题的所在,在大家面前讲解发现的错误动作及如何改正动作。这样不仅要求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最主要的是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比如,在某种程度上胆子大了许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会有以前那些恐慌感,相比没有进行这方面锻炼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优越感与自信。
  (4)结束部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放松,然后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大能理解放松的真正含意,但通过我们的讲解让学生重视放松的意义与实施放松与不放松后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如,一堂武术套路课下来,放松时要针对腿部放松,除了简单意义上的放松缓解疲劳感,重要的是,有了好的放松,对下次课会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在放松的同时,也是在缓解疲劳与压力,让学生从中除了懂得放松的意义还要学会健康保养的常识。
  通过阶段性的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此进行了又一次调查:一是在学生的自信心与意志品质的提高程度上,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83%认为有较大提高,9%认为没有提高;二是对学习上产生的问题49%认为有缓解作用,50%认为作用一般,10%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三是对自我人格的培养,50%的学生认为较重要,46%的学生认为重要,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调查数据表明:在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后,与其之前的调查相比较,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已朝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从失败走向成功。
  2.在人际交往中,敢于展现自我,坦诚相对。
  3.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尝试。
  4.在认知体育锻炼的同时学会如何让自己更自信,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自己更完美。
  5.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 王占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周立华.成功体育教学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 江光荣.选择与成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