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泰

2010-12-31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0年7期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一直试图摆脱“产业链末端”的低端形象,一些优秀企业如海尔已经开始尝试由制造型企业向营销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尽管在沿海地区仍然有大量的代工工厂,但毕竟走向价值链的顶端已经成为中国许多产业的共同愿景。但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去制造化”的背景下,五金卫浴行业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却在这两年争着“建厂”,比如近日,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汇泰龙耗巨资规划建设的五金卫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新形势下,必须打造品牌
  
  从2009年开始,随着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五金卫浴行业也开始进入高速震荡期,未来几年,这种震荡也将加速行业企业的两极分化,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势外资品牌借助资本的力量继续壮大,并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业内并购事件频出。纵观2009年,和成卫浴与亚洲最大的卫浴五金制造商路达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投资成立优达(中国)有限公司;西班牙乐家作为全球最大的卫浴生产商,在收购原鹰牌卫浴之后,又将吉事多收入囊中;此外,日本洁具制造商伊奈公司以1.12亿欧元的价格拿下了美国著名洁具品牌美标的亚太区九国业务,引发业内震动……
  第二,以出口为导向的五金卫浴企业订单不足,而像汇泰龙这样的行业骨干企业的内销却呈现增长态势。国家政策由鼓励出口变为扩大内需,在此背景下,大量以出口和代工为模式起家的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内销。对于这些“后代工时代”的企业来说,品牌打造成了必须引起重视的话题,由于品牌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渠道、产品、技术研发等问题不得不被转型中的企业所重视。
  在2006年以前,汇泰龙已经在五金行业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之后开始稳步进军卫浴市场,以“五金卫浴配套产品”形成自身强大的产品力是汇泰龙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据总经理陈鸿填介绍,如今汇泰龙整个产品线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2000种。而这个行业的一些典型特点在汇泰龙身上也有所体现:比如相当一部分产品是由代工企业生产,就如同家电、IT行业中大企业的外包做法一样。但陈鸿填深知,其实五金卫浴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家电等成熟行业大相径庭,产品外包只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想在今后的品牌战争中突围,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生产和研发实力。
  
  “产品力”是汇泰龙最大的差异化
  
  众所周知,如今的家电行业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壁垒重重,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巨头们已经开始步入依靠服务营销取胜的阶段。而五金卫浴行业则不然,起码对于众多本土企业来说,在众多企业的品牌意识尚未成熟时,产品本身仍然是最基本的取胜之道。汇泰龙看准了这一点。
  迈克尔·波特将“企业向何处发展”的问题归纳为三种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众所周知,成本领先战略的不足在于,其他企业总会以更低的成本来参与竞争,这会使行业形成恶性竞争,使企业受到伤害。而奉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必须在服务、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成为领导者,当然,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到领先。而汇泰龙从199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品质造就满意”的企业宗旨和质量方针,这就意味着,汇泰龙作为一个追求产品品质的企业,必须生产出质量最好的产品,同时快速开发新产品,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领袖。
  五金卫浴行业的现状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放眼中高端市场,本土品牌所占比例不到20%,外国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而大量由代工起家的中国企业实际上被洋品牌所控制,外资品牌在资本手段下步步紧逼,在一线市场十分强势,本土品牌退守二、三线市场,行业集中度开始一步步加剧。而探究这一切的原因,正在于长期以来本土企业“产品力”和品牌建设的缺失。
  第二,实际上随着竞争深入,五金卫浴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空间都在逐渐压缩,上文所说的依靠“成本领先”取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格并不是核心竞争力,也不应该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一些企业开始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甚至进入相近行业(如厨卫电器等)以实现新的业务增长。
  汇泰龙这样一个对产品品质有着执著追求的企业,希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产品和品牌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这也正是汇泰龙重新耗巨资“建厂”的真正原因。
  
  新生产基地是“孵化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汇泰龙新生产基地应运而生。2010年3月,汇泰龙广东佛山新生产基地第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包括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办公大楼、员工宿舍、娱乐场所、食堂等设施,三期完成后生产面积将超过5万平方米,这样的规模在五金卫浴行业已经相当可观。科学设计的新厂房、先进的生产线和更多大型生产设备的引进,以及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加入将会使汇泰龙的产品生产和研发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汇泰龙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基地的搬迁工作,并迅速恢复生产。此后,汇泰龙在陈鸿填总经理的指挥下,趁热打铁地做了三件“要事”:
  首先,对内部员工。4月初,广州区域员工分批次参观了新生产基地,参观过程中,员工们对新基地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详细的了解。然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随后,汇泰龙在第一时间内安排了产品知识培训,为什么急于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安排培训?2010年,伴随着新基地的投产,汇泰龙会有大量新产品不断推出,公司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将不断扩大,汇泰龙马上想到了产品知识体系需要及时更新,针对这一需求,行政中心立刻在参观期间安排了“五金和卫浴产品基础知识培训”。
  其次,对外部客户。汇泰龙近期频繁在国内外展会上亮相,“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交会”、德国科隆国际应用天地博览会、德国科隆家具木工博览会、全国装饰行业订货会等……由于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展台设计上的出色表现,以及自身全面的产品线优势,汇泰龙吸引了不少外国采购商和经销商的目光,其中一些表示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在生产基地搬迁之际,正是提升国内和国际市场美誉度的好时机,4月底,汇泰龙安排慕名而来的外国客商,由专业工作人员陪同参观了佛山南海新生产基地,在生产线上的亲身经历,让外国客商得到一次实实在在的品牌感受。
  再次,在组织结构方面。经过近两年的筹划和准备,汇泰龙电子商务部和外贸部于2010年5月正式成立。汇泰龙希望依托电子商务渠道,结合大型国内、国际建材建筑行业展会、交易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际上,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五金卫浴产品的要求也一直在变化,即便是在国内市场,在汇泰龙对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包装、供货时间、产能等都会有更高的要求。今后,五金卫浴产品甚至会更多地结合环保和人文理念,这也必然会对技术与产品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新的生产基地就是市场的“孵化器”,在新基地投产之时进行上述组织结构调整再合适不过了。
  未来几年的行业震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五金卫浴行业的两极分化,今后几年依然能持续发展的企业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这实际上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巨大机会。像汇泰龙这样转战于产品力塑造和品牌建设、寻找到属于自身的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必然会获得更多空间,而差异化战略实际上是无法模仿的,正如迈克尔·波特的观点所说——具备与众不同战略的企业,其战略包括许多不同的但却连贯的、彼此协同的活动,从整体上说,竞争对手们是很难模仿这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