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四个突破

2010-12-31

考试周刊 2010年56期

  现代初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切实提高生物教学成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突破消极因素制约,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一、突破消极情绪制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中考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大家的眼里是一门“小学科”,甚至有学生认为生物学不学没有多大关系。在这样的消极情绪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应当通过有效手段来消除学生的这种片面观念。我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一些生物发展最前沿的重大成果,如转基因生物技术、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生物学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其次,我从增强生物教学趣味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展生物小实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影音资料拓展生物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最后,我还注重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民主对待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投入生物学习。
  二、突破教材内容制约,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材中,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有限的教学信息,是无法完全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丰富生动,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内容时,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我从有关资料中搜集了大量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学信息作为补充,尤其是近100多年来人类改造自然、加快发展进程中对生物物种灭绝数量和速度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一组组详细的数据、一幅幅生动的图片,活跃了教学气氛,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再比如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事先布置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一些与生物学科技术运用有关的内容,如面包生产工艺、酱油制作过程、红酒自制技术等,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鲜活的教学实例加以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这些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开展探究,学生具有了直观的感知经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教学成效明显提升。
  三、突破单项模式制约,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学习参与欲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与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学活动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我在生物教学中,将原本自己讲解的内容设计成探究题,在布置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活动,教师从中发挥思维引导与点拨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我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为什么会有“十月怀胎”之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通过这样一组前后联系、逐层深入的探究题引导,学生的学习讨论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我进行适时点拨,学生完全通过自主方式获得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提升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获得自主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较强的生物能力。
  四、突破教学手段制约,优化初中生物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也可以为初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传统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蕴含大量的教学信息,可以形象生动地以影音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微观转化为直观,这样的教学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在教学《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将人体内承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器官、路线等方面知识,运用动画模拟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配合教材内容讲解进行插片播放,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再比如教学《现代生物技术》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态势,我运用多媒体下载了由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拍摄的专题片《21世纪的中国生物科学》中的精彩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对于这些神奇的科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对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成就具有了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有效优化了生物教学过程。
  五、突破教学空间限制,构建全面立体教学体系
  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应当走出单纯的课堂教学,将教学活动向前后延伸。在教学活动前延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新课讲授之前,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借助网络等方式,开展预习活动,独立思考,并将疑难问题摘记下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教学拓展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兴趣小组、专题探究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来有效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