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运用和谐教学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2010-12-31丁卫兵

考试周刊 2010年56期

  摘 要: 课堂教学模式对优化整体课堂结构、营造良性课堂氛围、获取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运用和谐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各因素和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和谐教学理论 运用
  
  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其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以为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它对优化整体课堂结构、营造良性课堂心理氛围、获取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学模式的运用作探讨。
  一、和谐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和谐既是哲学的范畴,又是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更是教育的范畴。和谐作为教育学的范畴,其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使影响个人的发展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和谐发展。
  和谐教学法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二、和谐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地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功效。
  1.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根据和谐教学的自主学习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学教材。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学习,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教师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从“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出发去组织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的能力。和谐教学法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和谐,生生关系要和谐。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能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和谐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师生都能愉悦的课堂,也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课堂能力。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设计,更要重视课堂上的随机应变的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其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3.努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文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实现目标。
  4.分层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学情,围绕重、难点分层设计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要体现知识点的全面性和问题程度的层次性,对不同学生要有所区别,既要有统一的必做题,又要有分层的选做题。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应达到的目标,人人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可以用不同的标志表示出来,使学生更清楚,便于灵活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也便于教师辅导。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形式多样,因为多样化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和谐教学理论的运用是一门深奥的教学艺术。运用和谐教学理论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因素的全面和谐,充分激发了教学激情,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敏勤.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9.
  [2]王敏勤.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和谐教学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