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的情境导入
2010-12-31郭婵萍
考试周刊 2010年56期
作为一名教师,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在学习当中,教师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他们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所以新课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适当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一种认知期待,思维变得活跃,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一堂课如果没有好的开端,教师就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入艺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我运用过的一些导入方法,用于教学中颇有成效。
一、 创设教学情境,从设置悬念导入
数学课和语文课不一样,它缺乏趣味性,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数学,这就要求我们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的心理,即“疑中生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在讲等比数列定义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阿基里斯(古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他追到① 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 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在课堂的一开始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案例2:讲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我利用多媒体引入故事:“古印度国王锡拉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 4粒麦子,在第四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太容易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这时我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都急于想弄清“国王有能力满足吗?”我就接着说:“要想知道能不能满足就让我们一起来帮他算一下,在帮他算前我们首先要自己学会怎么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解,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 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实例导入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如讲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个片段并提出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接着我又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创设教学情境,从游戏导入
考虑到学生现在还是处在喜欢玩的年龄,我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里进行合作交流,在玩中学知识,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概率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掷硬,一位同学掷硬币,一位同学记好正反面的次数,然后让每组都计算正面出现的次数μ与总的实验次数n的比值,然后算出两组、三组……的正面出现的情况,会发现随着总次数的增加,算出的结果在0.5左右。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为什么不是其它数据?要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就要学好今天的内容——概率。”
当然,让学生做游戏要注意适度,不能让学生玩过头,否则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
有些数学问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直接的联系,若把数学问题贴近日常生活,则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数列概念的引入时,我用了如下方案:
(1)让教室内某排五名学生从1开始一次报数,板书所报的数:1,2,3,4,5;
(2)教师随意从粉笔盒内取粉笔,取后放回,取五次,依次板书取出的数:2,6,3,5,3;
(3)教师随意点名,学生报出自己的学号,依次板书所报的数:5,12,23,41,10;
(4)如果我们班学生围成一圈,从班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报数,如果没有报的次数的限制并能一直报下去,依次板书所报的数:1,2,3,4,5,6……
这里我所选的素材比较简单,都是学生眼前的、自然生成的,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正好适合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