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浅探
2010-12-31葛琴
考试周刊 2010年56期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一、对识字教学现状的思考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识字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最大的障碍就是小语教材有关字词教学内容的编排缺乏合理性,对小学生的识字规律考虑不周。
二、编写体例以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的一到三册教材的识字写字内容,除了随课文安排的识字以外,还专门编排了几种识字形式,如:认一认、词串识字、转盘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看图会意识字。
(一)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翻开第一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教材相机安排了识记部分汉字的内容,教材把它命名为“认一认”,内容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每一课分为三部分展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所指称的实物图,然后是表示该字读音的音节,最后是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这样的编排就使音形意巧妙地整合为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孩子们建立文字与相对应事物之间的联系。教过低年级的老师会发现,在认一认中出现的汉字都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学生只要把文字与图画挂起钩来,就能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把握他的意思。
(二)关于“词串识字”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词串识字”是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分开来看,课文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而连起来读,又压韵上口,便于记诵。教材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联,例如第一册安排的“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一致,小学生读来会感到非常亲切,他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唉,这不就是讲的我自己吗?这样的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这类课文既与认一认有所相似,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三、识字教学的新策略
(一)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地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时不必要逐个讲解,而是先问学生,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你是怎么学会的?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儿童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第二是拓宽识字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
(二)丰富识字形式,倡导趣味识字。
新课标规定的低年级识字量较大,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做游戏、看动画、编顺口溜、读儿歌、猜字谜、做加减法、讲故事……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三)积极鼓励创新倡导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的良方,我们都不能否定,都应该鼓励。平时经常这样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请你来教教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初级的、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老师们要开辟自主识字的晴空,让孩子们展开创新的翅膀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