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综述
2010-12-31朱艳雁
朱艳雁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近代三大发明和三大发现的出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同时也加快了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入了波澜壮阔的20世纪。
20世纪,一个政治、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可以给我们带来广阔惊喜的时代,一个可以展示无限自我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这个时代创造了以往任何时代都难以比拟的物质和文化,单就艺术而言,许多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同时已有的艺术类别也得到了发展,或是发生了改变。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当然也不例外。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肢体传递思想的一种语言,她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最早的简单的祭祀仪式到如今的万花齐放,她与人类一同成长,密不可分。随着人类历史进入到了20世纪,西方舞蹈也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然而此时的中国的舞蹈发展却十分缓慢。本文着重阐述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
1 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当西方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仍处于封建君主的统治下。1840年,西方殖民者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国门,由于满清政府腐败与无能,在西方列强的鲸吞蚕食下,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清政府无能的统治下,一块块殖民地被划出。由于清政府胆小如鼠的求和政策,和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形成的人们被奴隶的性格。使得人们的利益、财产得不到维护,连最起码的尊严都被一扫而光。人们不暇去顾及文化、艺术,此时的舞蹈以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兴奋,这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民受尽了痛苦与折磨,也让中国人得到了反思,中国不能再如此沉睡下去了,要站起来,要寻找属于中国自己懂得道路。因此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奋发图强,立志从西方国家那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舞蹈作为伴随人类最密切的艺术活动,也在此时悄然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 新思想的融入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大量西方思想被涌入国内,其中有不少消极的、腐朽的东西,但也不乏优秀的、积极的思想文化。以舞蹈为例,西方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经常来华演出,并在上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成为了中国舞蹈史在20世纪初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2.1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裕容龄,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她将学得的西方舞蹈结合自己的创造,经常在宫廷中表演,得到慈禧的宠爱,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留在宫中专门研究舞蹈。由她编排的舞蹈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等。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2.2 西方舞蹈团走进中国
西方舞蹈团体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一种追求的时尚,这就是以《华尔兹》、《探戈》、《列对方阵舞》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交舞。
西方舞蹈,特别是西方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十分忌讳男女之间的公开身体接触,“男女授受不亲”是严格遵循的祖传训诫。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与西方的生活娱乐方式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种文化背景并未对西方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丝毫影响。国人也没有拒绝对西方舞蹈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与学习。反之,人们开始热爱交际舞,随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流日渐频繁,中国固有的传统礼节也在一点一点的与世界接轨。早年认为男女之间的公开身体接触是大不成体统的旧思想,也在随着新思想的融入渐渐的走向衰落。
西方舞蹈虽然带给我们新的思想理念和全新的舞蹈形式,但是对中国本土的舞蹈是一种挑战,它违背了中国人对舞蹈的理解。在之前的舞蹈中,人们看到的多是美得象征和追求极限的震撼,而现在的舞蹈则多是娱乐和追求自我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舞蹈该如何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 与戏曲的结合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在唐朝已经发展到了一顶峰时代,不但舞种众多、作品精美,而且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人。但发展到了宋代,这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就开始衰落下来,政治上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经济上由于对外贸易的发达,行会制度的盛行,使得舞蹈哦啊不再主要依附皇室贵族,而是转向广大民间之中。在这种自由的、广阔的空间中生存,独立的舞蹈艺术就开始显得很单一。
戏曲在这时发展非常迅速,它吸收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身,以独特、丰富的表现手段,展现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不同的人物思想情感。广大人民借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宣泄内心积郁和不满,因此戏曲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传统舞蹈被戏曲艺术所吸收,按照戏曲艺术的需要而发展、提高。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其实质在衰落。
4 中国舞蹈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者与改良派人士纷纷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倡民主,谋求变法,主张废除科举创办新学。这种“教育救国”行为,对中国现当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直接表现是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新式音乐课和体育课。同时,也把舞蹈列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国人体魄的目的。
这种把舞蹈与学校体育结合的做法完全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西方人眼中,舞蹈能够培养人的灵活性,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协调性,更能够训练人对于体态美感的感受力。所以,体育课里安排舞蹈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方这样一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舞蹈家们努力效仿上述做法,将舞蹈与体育有机结合,在新式“学堂”传授。根据记载,当时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有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体育和舞蹈课。这一现象为校园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谈到20世纪的舞蹈教育和现代歌舞时,不能不提到黎锦晖。黎锦晖出生于1891年,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引领时尚的人物。他以其超卓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教育与创作,孕育于“五四”新文化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大潮之中,特殊的时代背景成就了黎锦晖中国新舞蹈艺术的萌芽。
在那样一个峥嵘的年代里,中国舞蹈就像初生的小树,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顽强的得以存活,并在百年后的今天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世界舞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了几代舞蹈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作为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舞蹈人,我们有着前人所没有的优越条件,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将中国舞蹈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添上一块重重的文化砝码。
[1]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王克芬,隆荫培著.《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