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

2010-12-31赵生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8期
关键词:学生处张某危机

赵生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待加强。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及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行为反常甚至选择自杀。而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直接力量。

1 案例分析

1.1 当事人基本情况

张某,男,19 岁,高职二年级学生。

来自一个工人家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父母对子女的行为约束较严,但在求学问题上对子女无过分要求。张某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在家庭中,与父母交流较少,个性心理、日常困惑等未与父母进行交流;在学校中,与教师沟通缺乏主动性。

张某与外校的女朋友分手了,情绪反常。据了解无既往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1.2 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2009 年6月2日下午2:15,工商系辅导员办公室接到本系大二学生张某女朋友的电话,声称自己中午时在网络上和张某吵架后提出分手,张某情绪机动,在QQ 上留言说要做一些让她后悔的事情,后来就一直联系不上张某,怕出事情。系辅导员接到电话后马上联系学生处、保卫处,动员保安、老师、学生干部在校园及大学城寻找该同学,不到20 分钟时间找到了该同学。当时见到该同学时,情绪异常激动、话语错乱、上肢有抽搐现象。后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学生于15:30 情绪得到较大缓解。

据了解:“张某和他的女友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后,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他们俩都很兴奋。父母也基本上默许他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他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女友每个星期都会来张某的学校找他两、三次。天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后来她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女友半个月才来找一次,后来基本上都是张某去找女友,但是见到的时候女友显得很不耐烦,于是他们就常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女友越来越觉得累。于是提出了分手张某想到同学们不关心他,家长不关心他,唯一信赖的女友还分手了,所以就不想活了。”

1.3 心理危机处理过程

辅导员接到反映电话后,马上汇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认为该生属突发性心理危机,需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启动干预预案。学生处就学生情况与学院主管领导、学院保卫中心进行通报、协商处置对策。

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持续时间1 小时左右。为防止学生情绪恶化,谈话内容从学生日常情况、家庭情况、学生家庭所在区域习俗、地理文化特征等方面入手,通过了解学生毕业前打算、与同学日常相处情况等探查学生情绪心理倾向、未来发展目标、思维逻辑能力等。通过谈话,张某情绪得到较大缓解,但仍较紧张;对于女朋友提出分手仍然不能接受,但已经冷静下来,可排除自杀倾向。

与张某谈话后,辅导员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同宿舍同学随时注意学生在宿舍期间的精神状态、行为特征,防范突发情况出现。并要求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缓解压力,发现异常随时汇报。负责监护学生及时向辅导员做汇报,并通报学院领导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张某6月2日下午出突发情况后,学院立刻派人与学生家长联系,询问学生最近与家庭沟通情况、家中是否有突发事件、家长对学生最近状态了解情况等内容,并就学生情绪异常表现、学校针对性工作、可能原因分析向家长通报,进一步探查原因,共同协商问题处理对策。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对工作的配合,让他家人来到学校,和笔者一起与其面谈,对他宽慰、疏导。并让心理辅导老师交代其父亲与其相处中需注意的事项。

最后安排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让他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导。

1.4 危机干预效果

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和自身的努力下,该生在学期末情况有所好转,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调整,本学期过来后他情况稳定。明确失恋不是失败,已摆脱自卑的束缚,渐渐消除心中的郁闷,能正常地学习和睡觉。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2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机制

在本案例中,由于处理得当、反应及时,使得其没有演变成恶性事件,也为以后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经过对案例进行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2.1 完善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建立从学生骨干、班主任、辅导员、到系、部门、学院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建立健全“学院—系部—班级—宿舍”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学院、各系、班级、宿舍都有安全责任人,这样可以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心理动态,对于经济困难、家庭重大变故、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失恋、违纪的学生群体重点关注。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同学及时上报,然后对有心理隐患的同学进行心理援助,从而可以将心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对于出现自伤行为、自杀倾向(行为)、攻击性行为、暴力倾向等情况的群体适时启动心理干预预案。

2.2 建立处置学生突发事件机构

学院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等各级机构。坚持生命第一、家属参与、全程监护、分工协作的原则,对突发问题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置。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做到信息通畅、工作到位、协调配合、记录备案、责任追究。当学生发生突发性事故,可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实施干预方案,学生所在系、学生处、保卫处、医务室、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助。在该案例中普通学生、心理委员、班干部、辅导员、系书记、学生处领导、分管的院领导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成员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很好地化解了学生的自杀风险。

2.3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网络

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别的信息员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院、系、班三级信息员队伍;也可建立由思政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委员队伍;还可建立由班级生活委员为主组成的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联动队伍。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收集、汇报和反馈等工作,还可以建立独立的学生组织,专门从事信息处理工作。同时可以通过网站信息公布、电子邮件通知群发、学生QQ 群公告,手机短息群发等手段,畅通师生之间的信息渠道,增加信息的覆盖面,第一时间收集到学生群体中的信息。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掌握信息传播渠道,控制信息内容。

3 总结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是每一个高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无论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完善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

[1]章成斌,吴代莉.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4):80.

[2]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研究,2006,(5):24-26.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2):206-207.

猜你喜欢

学生处张某危机
你非叫我跑
提高高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英国教育部拟为学生处设置主席一职提升高教选拔性和竞争性
“危机”中的自信
第1类反调和平均和对数平均的最优凸组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