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防水混凝土结构细部渗漏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0-12-31王刚
王刚
(安徽省巢湖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巢湖 238000)
多年来在自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工程中,因施工质量问题而普遍出现渗漏的现象,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给施工企业带来维修的困难。从许多工程调查,地下自防水混凝土结构渗漏较严重的部位都是细部处理不当,施工中对这些部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可靠的防治措施,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对结构自防水的影响
结构自防水混凝土能否防水,配合比设计是重要一环。在施工中,由于管理不当、操作人员素质差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原材料及外加剂选择不当和计量不准,就直接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从而达不到混凝土防水目的。另外,由于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可使配合比出现不准的现象。如运送商品混凝土路途、时间过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满足不了施工技术要求而向泵车(搅拌车)任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改变了原有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了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和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有的商品混凝土在搅拌机出机时,配合比本身就不准,而使混凝土在浇筑时出现离析现象,可能引起墙、柱根部较大面积的蜂窝和孔洞而漏水。也有的泵送混凝土由于外加剂选择不当,而出现堵泵造成施工中防水效果差的现象。
2 墙板施工缝处
按照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墙板的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版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并在墙板混凝土中留置阶梯、凹、凸和预埋金属板等形式。在这个部位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时虽然在混凝土墙板中留置施工缝,但在施工缝的台阶处存在着混凝土不密实层,或者表面没有认真凿毛,存在着一些隔离层;有的凹缝槽内由于上部墙板支模过程中掉入垃圾,虽然高压水枪冲洗,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细颗粒组成的薄垃圾层保留在凹槽内,降低了墙板的抗渗能力;对于形成凹凸形式施工缝的模板,当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急于拆模,会造成凹凸缝局部开裂、松动或被撬损,破坏后又未经技术处理;在采用预埋金属板的施工缝时,接头不焊接,或者搭接长度较短;对设计有边柱的和外墙板为一体的结构,施工时在墙与柱处施工缝不连续,出现柱墙交接处的间断点;安装墙体模板时在施工缝部位封口不严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处铺设的水泥砂浆漏浆严重,浇灌时没有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堆。
综合上述施工缺陷,在混凝土墙板上留置的水平施工缝,宜选择凸缝形式,在底板表面以上的墙板留置施工缝的高度,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条件之外,要从设计角度出发,例如当地板上设置有垂直于墙板的地板梁时,应使墙板施工缝的高度设在高于梁顶标高的位置;在墙于柱交接处可利用柱箍筋的间隙保持凸缝连续;当凸缝的混凝土强度完全达到不缺楞掉角的强度时,方可拆除凸缝两侧模板,对于损坏了的凸缝部位,可在墙板中凿除部分混凝土重新形成凸缝。在安装上部墙板模板之前应凿去凸缝台阶处不密实混凝土,直到经眼观察无细小气孔时为止;同时要将凸缝的突出部位凿毛,出去表面浮浆层,并认真检查施工缝处封口模板的严密性以及牢固性。铺设水泥砂浆的厚度以盖住凸缝为标准,铺浆长度要适应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不宜过长或者间断漏铺。当混凝土在墙板中卸料高度超过3m时,可根据墙板厚度选用柔性溜管浇灌,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3 变形缝位置
变形缝通常采用氯丁橡胶制成的止水带,一般设置在墙板和底板混凝土厚度的中间部位,相邻两侧的混凝土缝隙中设计采取填塞沥青油麻丝方案。这一部位常因施工不慎,造成橡胶止水带局部出现卷边现象,当结构变形后,缝内的止水带就起不到止水作用。再者,由于止水带位于变形缝的中间部位,如曾被硬物击穿,或止水带接头位置选择的不妥,以及接头粘结的不牢等原因,也会形成变形缝渗漏。为此,在施工中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选购止水带时应按图纸要求订购每条长度能够满足底板加两侧墙板的长度尺寸,如不能满足要求而需接长时,可采用氯丁型801胶粘剂粘结,并用木制的专用夹具夹紧,或者采用热挤压粘结方法,以保证粘结效果。
3.2 止水带的安装,对于支模和其它工序施工中,注意不要有金属一类的硬物损伤止水带。
3.3 浇筑混凝土时,对于底板处先将止水带下侧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密切注意止水带有无上翘现象,墙板处混凝土应从止水带两侧对称振捣,并注意止水带有无侧向位移现象。总之要使止水带始终处于居中位置。
3.4 为了便于施工,变形缝中填塞的衬垫材料应改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用沥青泡过的木丝板。
4 后浇带由于工程的需要,常在地下结构中留设后浇带。
而渗漏常出现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接缝处。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过早,而后浇带两侧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尚未完成;或者施工组织不当,后浇带两侧上部结构浇灌混凝土的落差较大,以及设计中存在着局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后浇带接缝处产生过大的拉应力;综合以上分析,确定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在两侧结构混凝土成型6周后,即待两侧混凝土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再进行。
5 钢筋绑扎中的问题
设置在底板和墙板双排钢筋之间的撑环和撑脚,由于绑扎钢筋时定位不认真,绑扎不牢固,未设置保护层垫块,浇筑时受到下料的冲击或者振捣中碰撞等原因,造成局部钢筋位移,撑环、撑脚的一端移近混凝土表面,甚至外露失去保护层,因此常常发生沿撑环、撑脚的某一肢出现渗水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施工中必须注意撑环、撑脚设置在双排钢筋之间,对应的位置也应加设保护层垫块。撑环或撑脚的每一端应有不少于2道绑扎,为了慎重可靠宜采取焊接的方法固定在钢筋上。
6 金属件及穿墙螺栓
预埋的地脚螺栓、穿墙的预埋套管以及为安装模板设置的穿墙螺栓,设计和施工规范都规定了要焊接止水环,但施工中对止水环焊缝检查不够严格,往往局部存在漏焊和严重夹渣现象,为渗水提供了通道。因此要加强对止水环处焊缝的检查,在满焊的条件下应逐个敲去焊渣检验,对不合格的要补焊后方可用到工程中。用于支模的穿墙螺栓也可采用气压焊和电渣压力焊顶锻形成止水环工艺。但需要注意顶锻后形成的止水环径部分应大于钢筋直径的2.5倍以上,而且止水环相对穿墙螺栓中心不得有严重偏移现象。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应在穿墙螺栓端头迎水面侧凿除20-30mm深的混凝土、截去穿墙螺栓,用膨胀砂浆做堵头处理。对于较大直径的预埋套管尤其是几何尺寸较大的方形套管,管子的底部常因无法振捣而出现空洞蜂窝现象,我们对此类套管采取在止水环两侧分别开出直径不小于振捣棒直径的洞口,便于将振捣棒插入套管下部混凝土中振捣,同时排出气体,从而保证了这部分混凝土的密实性。
7 结束语
细部处理是地下防水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一些建筑单位采取根据过去一些工程渗漏处理经验,采取了针对不同地下防水工程特点的施工方案,并且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密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序和工序搭接,加强施工中各个过程的质量监控,尤其是细部处理做到了严格把关,从已建成的地下工程压水检验证明,均不再渗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蒋白懿,李亚峰等.给水排管道设计施工与安装[Z].
[2]姜湘山.市政工程管道工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