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及其策略研究
2010-12-31王东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王东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都开始对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实施绿色物流等相关程序实施国际立法,提高本国电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实施“谁生产销售,谁回收利用”的法规,并根据产品的不同对回收率和再使用率作了相应的规定。这一法规不仅要求企业回收其生产的电子产品,而且提出了回收利用率的具体要求,使日本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纷纷建立逆向物流系统,进行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2005年,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正式出台,中国企业在向欧盟出口此类产品时,需要付费给专业的回收公司来处理废弃产品,费用大概是每件产品销售价格的3%~5%,而我国电器出口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极不利于我国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这也对我国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立法工作起了巨大推动作用。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国家需要出台一些措施,如国家分期、分批公布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实施电子电器产品绿色采购政策,加强配套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等,并针对含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零部件,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线路板、含PBB和PBDE阻燃剂的电线、机壳等的处理,提出了现阶段鼓励采用的最佳可行的处理工艺和技术,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要求。这些政策对目前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从源头控制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的废弃量,控制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我国电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从长远发展来看,电子企业实施产品逆向物流,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1 相关理论研究
1992年stock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逆向物流的概念。1998年Koestkcl论述了再利用的回收方式对市场的影响,利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延长。2001年Fleiscmhnna对逆向物流做了这样的定义:包括逆向供应链的内向物流、替代品存货及相关信息的规划、导入与控制的整个流程,达到效率和效益相结合,以便获取价值或做适当的处理。2008年詹姆斯·斯托克等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通常被称为“逆向物流”的过程不应该被视为企业常规运作的一项代价高昂的附属工作;相反,这个可能涉及产品的再制造、翻新整修、回收利用、重复使用或处理掉的过程,应该被看作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一个机会。
国内学者冯坤在《我国电子产品回收的现状与展望》中描述了我国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的战略价值。曹崇延、唐雪艳在《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中提出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是实现国家、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前者来说主要可实现资源的节约、污染的减少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对后者来说则主要是成本的降低、企业形象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竞争优势的取得等。王科在关于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的研究报告,指明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基本功能活动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规模化经营的观点。孙绍林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研究》中提到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性、复杂性和经济回报的缓慢性,其涉及到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等方面利益。胡继玲、方青在《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中认为实施逆向物流优势在于:(1)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2)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加企业竞争优势;(3)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了企业形象;(4)有利于改进产品设计、包装,促使企业不断创新。
有关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各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企业、学者的关注。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主要宏观的从全行业的层面上把握,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而没有对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分析,本文就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经济、社会价值作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策略。
2 电子企业实施产品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
2.1 基于经济效益的价值分析
在大量的电子产品垃圾中,存在着丰富的可回收和再利用的资源,如金、塑料、玻璃和其他物资。一台电视玻璃材料约占53%,金属16%,有价物比例为69%;电冰箱和洗衣机具有相似金属材料等有价物比例,前者约为54%,后者约为58%;空调的铜铝含量更高。计算机大约40%的重量由塑料构成,40%由金属构成,玻璃、陶瓷和其他材料20%。特别是电子废弃物中的电子印刷线路板含有铜、铝、铅、锡等有色金属和一定量的银、钯、铹等贵重金属,部分线路板的金属含量甚至超过45%。广泛应用于摄像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钻、铜、铅、铁、锂等金属含量达到49%。通过加工、整修逆流产品,再次投入生产使用,降低企业资源损失率,而这些资源的再使用成本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为一种新的利润源泉,而且来源充足。其可回收再使用的价值比较可观。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废旧的电子产品,如一些电脑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已经列入被淘汰的产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偏远地区依然还有市场。在国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废旧电脑回收工作的公司,按照政府的法规也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奖励,或者得到生产厂商提供的丰厚报酬。
2.2 基于社会效益的价值分析
发展逆向物流的价值和意义是对循环经济的诠释,是对“科学发展观”战略的落实,统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实施有利于创造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的系统中,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这就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在物流过程中,实施逆向物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是在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同时,维系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可承受力;循环经济系统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自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开展逆向物流相对于企业而言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新的消费观要求人们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3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价值分析
顾客满意度是导致重复购买最重要的因素,当满意度达到某一高度,会引起忠诚度的大幅提高。电子产品是一种高科技的精密产品,生产、存储、运输等过程中的稍微差错都会对产品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确保及时退货,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者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心情舒畅,从而增强了对该企业的信心和回头率,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2.4 基于市场需要及同行竞争的价值分析
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能帮助企业分析产品使用情况、退货分布情况,为新产品的改进设计、生产提供反馈信息,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开展产品以旧换新活动,不但收集了淘汰的废旧电子产品,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来改善企业环境的行为,提高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产品销售。电子产品上游企业放宽产品退货策略,能够减少下游企业的经营风险,改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2.5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与之配套的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体现在时间要求上的物流系统快速反应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来的高退货率引发的对逆向物流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呈现动态的、不规则的、难以预测的特征,使逆向物流的管理和操作复杂化。Internet所提供的快速的信息交流和网上订货功能为买卖双方的交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带来了退货率的增加。由于网络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退货的主要原因大致有:(1)产品出厂时就存在质量问题;(2)实际物品与网上看到的商品图片存在差异;(3)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4)其他原因。而由于电子产品本身价值高,花费成本贵,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了产品后对出现不满意的产品必然会要求产品退货,这相对比较网络上服饰等其他产品而言,退货的频率比较高。同时,基于全球网络的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对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销售退货、维修,渠道覆盖面极广,必然增加逆向物流管理的复杂性,管理成本也会相应的上升。而在目前我国几大网上购物平台,如淘宝、当当网、拍拍网提供给卖家的只是销售前台,而对于后台发货、退货等产品实体流动没有较好地实现产品跟踪,产品运送质量得不到保障。
显然,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电子产品逆向流动已成必然。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电子产品的逆流可能性增加,也促进了电子产品逆向流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电子企业实施产品逆向流动促进电子商务的交易更加有保障,消费者会更加喜欢这样轻松而又无后顾之忧的方式购买到自己喜爱的产品。
3 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
3.1 改善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外部环境
(1)政府制定立法机制、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建立和健全废旧、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体系,按照“谁生产销售,谁回收处理”的原则加强法律规范工作;要规定消费者有责任将废旧电子产品交给零售商,零售商有责任交给生产商。在回收时,给与消费者一定的奖励,以提高消费者协助工作的积极性。
(2)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维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以各种舆论工具为推动力量,如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广告、小品等方式向社会宣传实施废旧电子产品逆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培养逆向物流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未来社会需求产品会逐步向环保型、节能型、安全型转变,这样的需求趋势无疑对我们的技术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提倡生产行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注重电子产品逆流的流通渠道,建立必要的专业化电子产品逆流渠道,专一行、精一行、完善一行。
(4)促使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提供生产企业自身意识,统一产品品牌、型号的标准口径,提供对产品零部件的通用性,进行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任务的重新分配和生产责任的重新认识,防止资源的浪费和电子产品零部件、产成品的过剩。
3.2 实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内部机制
(1)建立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管理体系。企业是否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体系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长期、中期、短期计划,针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管理体系,才是明智之举。同时在逆向物流实施阶段,根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企业自建、联合、外包等运营方式的利与弊,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最低消耗地完成产品顺利逆向流通。
(2)引进经济激励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实施逆向物流主体的行为,以确保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当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符合要求时,行为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反之将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
(3)建立电子产品退货设计的“绿色通道”。企业形成逆流回收意识,积极面对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电子产品退货,提高企业能动效率的同时建立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的绿色退货通道。
(4)从产品源头控制逆向物流的发生。从整体上把握,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的控制和追踪,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把握,保障出库产成品的合格,不合格产品不出库,以从源头控制产品逆流的发生,规避浪费现象发生。
(5)积极应对供应链“牛鞭效应”。逆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牛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削弱“牛鞭”效应。主要方法包括信息共享、压缩提前期、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延迟化策略、零部件标准化等。
(6)建立逆向物流信息跟踪系统。这需要首先了解消费者退货的原因,再根据原因进行逆流产品跟踪,以确保得到有效果、有效率的解决。引进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构建电子信息平台,实施对产品的实时、动态跟踪,更好地把握产品瑕疵问题、产品流向等详细信息。
[1]曹崇延,唐雪艳.论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J].中国环境管理,2004(9):22-23.
[2]徐海涛.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逆向物流初探[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0-32.
[3]冯坤,蔡建国.我国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的现状与展望[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18(6):11-13.
[4]王科.从电子产品回收立法看逆向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12-15.
[5]孙绍林.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8(2):88-89.
[6]胡继玲,方青.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04(1):47-48.
[7]黄绍强.电子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以江西联创光电公司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2007.
[8]孙永玲,李龙洙.供应链管理下的逆向物流对策研究[C]//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9]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等.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10]兰晖.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11]王建中.电子垃圾亟待挖掘的金矿[J].中国投资,2006(7):117-119.
[12]刘高常.深圳市电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