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长访谈录——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2010-12-30
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拉开了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序幕,随后,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接踵而至,从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等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的经济困难,到百年不遇的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大旱等自然灾难,再到看病难、看病贵、教育公平、就业、房价、贫富差距等百姓呼声越来越高的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十一五规划也开创出一次又一次精彩。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国、普及安居工程等"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践行,到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复苏经济、平稳增长的调控措施,再到大部制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将中国改革推向深入的决策,还有奥运会、世博会、高铁、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等让世界为之瞩目的盛举……
过去的五年, 中国走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尤为艰难的历程。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项又一项重大决策是怎样出台的?
严峻考验的背后,决策者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60多位省、部长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展开对话,一一回应我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讲述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
记者: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倍受挑战,中国的工业能否绝地反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就业等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很快中国经济实现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被世人所共知。那么,在这个V型反转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工业的胜利呢?今天我们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记者:您在国家安监总局担任局长的时候,被称作是“救火队员”,结果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成立就迎来的是金融危机,好像这个救火队员的身份就没改变,可以这么说吗?
李毅中: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确实突发事件、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考验。我记得是2008年3月份,3月17日,人代会通过了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任免,我就来报到了。给我们的时间,现在看起来只有两个月搞三定方案,因为它是个新的部门。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就随总理到了汶川,到成都、都江堰、汶川,抗震救灾第一线。接着我们人员还没有到位,抗震救灾的物资准备,灾后的恢复重建,主要精力就投到抗震救灾上了。然后到6月底,抗震救灾刚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那个时候金融危机已经很明显了,应对危机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巩固扩大应对危机的成果。但中间还有一些小插曲,什么三鹿奶粉。所以整个工信部成立到现在,确实还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应对危机,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一上任就得出征,就得作战。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效,证明工信部存在的必要。
记者:就是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反而塑造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种独特的气质。
李毅中:那就是迎难而上。
【片断一】7%的中小企业停产或者关门,7%半停产,2000万农民工非正常返乡。金融危机袭来,工业增加值月度数据,从2008年6月的16.1%,一路下滑,降低为2009年初的3.8%。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第二產业占半壁江山。工业,能否绝地逢生,其意义不言而喻。随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社会保障在内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出炉。作为大部制改革的亮点,重点和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诞生,就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记者:在金融危机来之前,我们国家工业增长率是16%点几,到2009年1至2月份降到了3.8%,那个时候怎么形容您的心情?
李毅中:当初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确实像我们搞了多年经济工作的人,都惊叹从来没遇到过,它就变化之快,变化之迅速,以前从来没遇到过。那么在一路下跌的时候,确实是心急如焚。
记者:那从您的职责来说,比如说给中央提出建议,制定计划,哪些层面发挥的功能是最显著的?
李毅中:我们在这四个一揽子计划里头发挥最大的作用,一是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制定。十大产业规划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十大产业,最初反应比较强烈的是钢铁。为什么呢?当时我记得总理到深圳,深圳一个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厂,一个月没有一个定单。海运下来了,造船就下来了,公路运输下来了,汽车就下来了。汽车、集装箱、船舶下来,机械制造下来了,钢铁就没人要了。所以紧接着就是钢铁全行业亏损,甚至连宝钢、首钢、鞍钢,这样的钢厂它也亏损。所以,钢铁反映得更加强烈,首先想到钢铁要做三年的调整振兴规划,它不是去解决这个行业的全部问题,而是就针对金融危机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措施,要很快地见效,培养新的增长点。最后一个一个往里加形成了十大产业。
记者:那就是需要你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拿出一个相对全面和完备的计划出来?
李毅中:对,这大概时间就是2008年的10月份到2009年的1月份,就这4个月。最后这十个产业规划,其中物流不是我们搞的,9个工业的,它的振兴调整规划的核心是政策,合并同类项一共是81个政策。
第二就是技术改造。应对危机,你投入要回收,那个钱要回收。那么什么方式,用总理的话讲要四两拨千斤,拉动效果最好,回收投资最快,那就是技术改造。国家决定拿200亿元中央财政,主要用贴息的办法交给我们组织技术改造。开始我不敢要200亿,我要150亿。大概要了150亿以后有一个多月,财政部长谢旭人说,李总你要少了,再给你一点,你应该要200亿。我当时真的有点受宠若惊,财政部主动说,这说明大家的认识一致,就得搞技术改造,200亿。这200亿交给我们来运作,我们和发改委一起制定了它的运作办法。去年执行下来,这200亿花了230亿,有点超资,就是把今年的寅吃卯粮,去年用了。230亿、4441个项目,拉动了6326亿,拉动效果28倍。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发展方式有这么大的拉动效果。
记者:在危机的时候拿出来的建议或者计划,马上就要接受现实的检验。您说的这十大产业振兴规划,81项政策工信部提出来的,怎么保证它符合现实的需求,切实可行又能看见效果?
李毅中:确实还是产生了效果。我举个最典型的政策,就是三下乡: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这个政策的效果大家是公认的。还有一个就是1.6升以下排量的购置税减半。这个政策我给你说个细节,我记得是在2009年元旦的飞机上,当时是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们工业的增速已经掉到3.8%的最低点了,总理很担心出现负值,我们就谈到这个政策。当时我们谢旭人部长兜里没钱了,他也在犹豫,总理说“老谢,你就同意吧”。
记者:那您心里很高兴啊?
李毅中:说到这个份上。后来李盛霖,交通部长给我打个电话,说李总你这个政策不行。我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他说车辆购置税每年都是全部给交通部修高速公路,你减半,给它的钱就减半了。所以后来回来,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上,李盛霖同志就提出这个,总理说,盛霖同志,你修高速公路的钱我一分钱不少你的。就这样才定下来了,定下来实施是从1月20日实施。为什么呢?春节前实施,春节前一实施,春节前是个购买旺季,马上就拉动了。果然是这样,这个政策一出台,马上潜在的购买力就冒出来了,所以从2月份汽车产量就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以后一直保持每个月都在100万辆以上,最高是170万辆。所以到去年,去年的汽车产量是1364万辆,增长47%。国际汽车是箫条,我们增长47%。
【片断二】随着一系列措施的采取,中国经济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触底反弹,到2009年10月,重新站上16.1%。16个月,一个V型的发展轨迹,从此深入人心。但这个代表胜利意义的V型,尚不足以形容中国工业的现状。在十二五规划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的提出,就被看作中国工业,突破大而不强局面的战略布局,从而备受瞩目。
记者:那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是如何确定下来的,这个排序有没有一个讲究?
李毅中:这七个当然不能说排在前面的就重要,排在后面的就不重要,但是它总有一个排序。这次我们感到同样受鼓舞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放在第一位,这倒不是有本位主义,我们是工信部,信息放在第一我觉得有一定道理。首先,我们60年形成的这个工业体系,传统工业为主,必须改造提升,没有夕阳工业,如果你这个工业部用现代技术改造,那你就可能要退出,如果你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它,它依然焕发青春。
第二,信息技术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个就是,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所以,把这个信息技术放在第一位,不能说放在第一位就比别人更重要,但是把它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还是有它深刻的含义。
【片断三】中国制造的飞跃和成功,直接的体现,是中国产品的成功。目前,中国已经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过去的五年。一系列产品质量事故发生,就让消费者的信心,以及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受到冲击。下一个五年,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记者:当中国人思考,如何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反而在担心中国制造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李毅中: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就反映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上。一个,我们的产品虽然有许多第一,但是我们还有些品种质量满足不了国际要求。第二,我们也直言不讳,还是那些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三鹿奶粉,这个记忆犹新,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以至于网上流传一些调侃的语言,我们也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我觉得应该对品种质量,应该提到更高的程度来认识。
记者:您刚才说,网友说“我们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把这种失去的信心重新树立起来?
李毅中:我觉得应该充满这个信心,这两年有了好的进展,好的开局。强调责任主体最根本的是它要有诚信的职业道德,这样企业就自己从源头上把住,不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它自己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
二就是我们产品质量标准要先进。因为多年历史欠账,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个工业的标准有43000个,不含能源,我们管的43000個。23000个标准标龄超过十年了,就是十年以前制订的,落后了。这23000个里面有10000个要重新制订或者修订。
标准制订好以后,就是要杜绝无标准生产,下来我们就是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的专项行动,这以前搞过多少次。
第四就是,真正靠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创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靠品牌来进入市场、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所以,我想有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全社会的监督,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不是每年到3·15的那一天,而是要变成365天都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全社会更加重视品牌、质量,可以让我们的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放心,用得放心,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拉动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