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级市

2010-12-29

小品文选刊 2010年18期

  所谓“镇级市”,也就是县辖市。实际上,随着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民间很早就有了建立县辖市的提议。2010年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公开提出,要努力将该市下的柳市镇等5个强镇作为扩权改革的试点,建设成为“镇级市”,这意味着在中国国内首次把“镇级市”这一概念写入官方文件,“市镇化”在锐意创新的浙江迈出了第一步。2010年8月,山东省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
  
  概念
  
  “镇级市”在中国国内,“镇级市”的概念首次见诸于媒体是2010年2月。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2月22日的强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瓯北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这5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
  在全国两会期间,邵又提出建设“镇级市”要下放权力、做好规划,将按照中小城市的目标,规划、建设、管理。这意味着,国内首次将“镇级市”写入官方文件。
  继浙江温州市试点5个镇级市后,山东省于2010年8月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
  在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4级。但浙、鲁两省启动的镇级市试点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它的核心要义是: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背景
  
  目前(2010年),“镇级市”仅存在于中国台湾地区,比如:台北县就有板桥镇、三重镇(1962年正式改制为县辖市)、中历镇等县辖市。
  在浙江温州拥有许多经济强镇,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但这些强镇原来基本上还是按照乡镇模式来管理,工业独大而服务业落后。因此,温州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区的同时,开始建设“镇级市”。“镇级市”的提出引起全国性反响。
  “镇级市”,这一新名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作为在行政区划改革中出现的新名词,“镇级市”改革举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对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对此进行报道,称“温州人总是有自己先行的勇气和作为”。
  
  温州模式
  
  按照温州“镇级市”试点方案,这些试点镇将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扩大土地使用权是指:每年安排不少于所在县总量1/3的用地指标,单独切块、直接下达绘强镇统筹安排。
  扩大财政支配权则是指:县与镇财政分配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三年的办法。强镇的土地出让收入除上缴有关税费外,80%-100%留给镇,县属部门驻强镇的下属单位在镇内的各种收费,除县以上部门代收和特别规定外,都统一纳入镇财政专户管理。
  此外,尽管试点镇的行政级别不提高,但其党政一把手“升级”:书记进入所在县(市)委常委,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列席县(市)政府常务会议。
  在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的情况下,一部分属于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赋予乡镇一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升级,叉让他们在协调工作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一概念提出半年之后,温州5个镇已进入实操阶段,不少县级职能部门在试点镇成立分局。山东则于上周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广东则在派出大批考察团学习温州模式之后,仿照温州启动了“简政扩权”改革。
  
  博弈
  
  在苍南县龙港镇,“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横幅沿着街边一路展开。与城市一样高耸的写字楼,拥有高档外立面的商品房,GUCCI等知名品牌的卖场,浙商银行、浙江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在此设立分行,拥有“金融一条街”,俨然一幅小城市的面貌。与之不相称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除去沿街停车位只剩下两车道的主干道、一幢挨一幢的宅基房及布满水坑、异常不平整的巷道。这绝不仅是龙港镇的“特点”,同为试点镇的柳市镇亦有同样问题。当地宣传部门人士说,作为“电器之都”的柳市镇,常有物流货车进出,因道路狭窄,有时货车连掉头都困难。此外,缺乏执法权的镇级城镇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也常力不从心。打击一处违章建筑,要去县里找好几个部门协调,几天下来,一处打击完了,别处又都建起来了。简而言之就是,强镇的城市建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核定已严重跟不上当地社会发展规模。
  
  县与镇之间
  
  向上争取放权便成为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也意味着,一场“博弈”在县镇两级政府之间就此展开。放权的空间,要看各县(市)与试点镇的”博弈”。知情人士说,5个试点镇的方案均经过多番谈判。另一方面,扩权后的镇级各部门也将承担更大的建设压力。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解决早前发展中遗留的民生问题也是镇政府要面对的。
  温州市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邹向阳说:“这只是一个概念,具体还是强镇扩权的改革,此‘市’非彼‘市’,”塞个‘市’不是行政级别的改变,而是以镇的属级建设小型城市。现代化小城市才是’镇级市’的真正含义。”“镇级市“的提法,表面上是名字的更改,其背后深层之义仍是政府权力的下放。苍南县龙港镇有关负责人认为,”镇级市”的概念主要是让镇级政府承担起建设城市的职能,由镇级政府承担起县级管理的能力,解决城镇责大权小的问题,推动城镇向城市转型。该负责人称,龙港镇现有本地人口约28万,外来人口10多万。然而,按照以前的政府机构设置,“很多权力不在我们这一块,管理人口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如在平阳县鳌江镇,拥有20多万人口,但由于体制问题,该镇交通仅由一个20多人的交警中队来管理。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镇级市“的改
  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让这些有实力的经济强镇扩权,有力地推动它们突破发展瓶颈,带动附近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法治,是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有网友公开发文反对县辖市的模式,在他们看来,“镇级市”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反对者认为,在中国沿海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达到或者超过了设市的标准,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因此,“镇级市”对于中西部地区没有任何意义。
  “镇级市”,这个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新名词”,让这个城市迅速“升温”。一同”热”起来的还有房价。龙港镇居民说,“镇级市”一词出现后,原本每平米1.2万元的商品房骤然涨至1.6万元。一时间,“作秀”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此外,炒卖地基卡、户头证、集资卡等农村宅基地凭证现象也随之出现。为此,2010年3月11日龙港镇政府特别发出公告:禁止炒卖安置留地建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