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季度企业招聘意愿持续向好

2010-12-29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

中欧商业评论 2010年6期

  就业市场的变化往往最能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了更好、更快地反映就业市场的变化,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与《中欧商业评论》于210年共同推出“中欧一博尔捷招聘指数”、旨在全面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招聘信息。
  我们将力争使此项研究成为反映当前经济情况冷暖的风向标,为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当前人才供需市场的发展走势,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
  我们于2010年4月至5月期间,调查了全国10大城市的918家企业高管对今年第三季度企业招聘情况的预测,这些企业属于结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11大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各地区就业市场将依旧活跃,一、二线城市招聘预期持续回升。所有受调查的企业现有员工395 286人,预计第三季度新增招聘人数90936人,离职人数66 634人,招聘指数为+6.P5%,即预计第三季度净增员工6.15%。
  以地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用人需求最为强劲,在10大城市中,苏州的招聘指数最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紧随其后,而天津、成都两地的招聘预期与其他城市相比则较为平淡。
  从行业看:现代航运行业最为乐观,金融行业稳中有升,汽车、电子电器预期较为平淡,化工行业招聘指数最低,表现堪忧。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招聘指数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看:员工总数不足100人的企业招聘指数明显低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承受力度,它们将率先于小企业复苏。
  
  东部地区用人需求最旺
  
  被调查地区企业在2010年第三季度均有正向的招聘预期。总体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用人需求增长较为明显,本季度招聘指数达到+6.64%,这充分表明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复苏,企业招聘量有所回升。西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5.62%和+5.50%紧随其后(图1)。
  具体来看,苏州、杭州在其制造业订单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企业用人需求加大,招聘指数分別为+7.16%和+6.49%。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招聘形势迅速回暖,招聘指数分别为+6.53%和+6.22%%。与此同时,天津、成都两地的招聘预期与其他城市相比则较为平淡,分别仅为+4.27%和+4.73%(图2)。
  图3显示了不同地区的企业对各级别员工不同需求。可以看出,上海、北京、苏州三地对金领员工有较高需求,招聘指数分别达到+1.82%、+1.72%、+1.69%;上海、广州、北京三地白领员工的招聘指数较高,分别为+8.19%、+6.87%、+6.35%;上海、大连、杭州三地的灰领招聘指数位居前三位,分別为+6.58%、+6.43%和+6.39%;苏州、上海、广州三地的蓝领员工招聘指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9.56%、+8.33%、+7.49%;
  
  现代航运最为乐观化工业堪忧
  
  总体来说,传统服务业企业在2010年三季度招聘指数最高为+7.90%,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紧随其后,其招聘指数分别为+7.79%、+6.88%和+3.79%。
  具体来看,现代航运行业最为乐观,其招聘指数为+9.27%;其次为金融业,招聘指数为+8.76%,可见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金融行业用人需求逐渐回升;第三位为新能源行业,招聘指数为+7.91%,快速消费品行业紧随其后,招聘指数为+7.90%。化工、汽车、电子电器招聘预期较为乎淡,招聘指数分別只有+3.58%,不口+3.96%和+4.08%(图5)。
  现代航运、金融、新能源对金领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别为+2.35%、+2.19%、和+2.15%;对白领员工的需求方面生物制药、IT及互联网、金融排名前三,招聘指数分別为+9.36%、+9.15%和+9.07%;现代航运、汽车、牛物制药对灰领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別为+9.18%、+8.16%和+7.48%;快速消费品、新能源、电子电器则对蓝领员工的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別为+12.84%、+12.51%和+8.93%。
  调查显示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具有不同的招聘需求倾向。上海偏重于现代航运、金融、新能源等行业,北京偏重于新能源、金融、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图6,广州在现代航运、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招聘需求,深圳则在金融、医疗器械等方面招聘需求巨大。
  
  S2Uigj7b2zsBcRz7wRhGkRgx243nfUDlGKAxZm2IFwI=
  
  
  
  国企招聘需求最高
  
  调查显示,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今年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最为强劲,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其招聘指数分别为+7.61%、+5.64%和+5.54%(图7)。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对金领、灰领、蓝领级別员工的招聘需求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对白领级员工的需求方面位居第一。
  
  小企业复苏最慢
  
  调查还发现,大企业的招聘指数最高,规模最小的企业的招聘指数最低。这说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承受力度,它们将率先于小企业复苏。
  企业规模10000人以上企业三季度招聘指数为+8.76%,企业规模在101至500入之间的企业招聘指数为+6.54%,企业规模在501至1000人之间的企业招聘指数为+5.84%,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招聘指数最低,仅为+4.87%(图8)。
  调查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不同级別员工需求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对白领需求的招聘指数为+6.89%,而其对金领、灰领、蓝领需求的招聘指数分别只有+1.13%、+3.20%和+4.71%;企业规模在101至500人之间的企业,对各级别员工的招聘指数分別为+1.55%、+8.63%、+6.22%和+8.36%;企业规模在501至1000人之间的企业,本季度对白领级员工需求最为迫切,招聘指数为+8.95%;企业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本季度对蓝领和白领级别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别为+10.02%和+8.67%。
  
  招聘市场展望
  
  根据“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调查相关数据,我们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继续减弱,虽然最近希腊的债务危机影响巨大,但由于欧盟果断出手相助,其对中国国内经济走势影响有限;中国政府由于担心欧盟经济产生恶化,防通胀决心已产生动摇,同时因国内部分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上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将继续看好。
  首先,世博效应凸显,招聘量将激增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带动中国现代航运业、传统服务业、交通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极大地刺激服务业的用人需求,2010年第三季度,传统服务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在提供就业方面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现代航运业招聘需求最高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地大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下,近年来现代航运等物流企业不断扩大用人需求,我们将持续看好现代航运业企业。
  金融行业招聘需求稳中有升金融行业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企业人才需求出现大幅回升。不过欧盟经济有二次探底趋势,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在四季度很有可能会冲高回落。
  房地产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打压之下,人们普遍对房地产行业表现出观望态度,致使房地产企业用人需求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部分行业金领招聘增加幅度明显。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随着部分科研类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原有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组织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均提高了对金领员工的招聘需求。可以预计,到第四季度,因金领员工增加的递延效应,企业对白领员工的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蓝领招聘形势更为严峻。苏州、杭州、无锡、深圳在主要产业,如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行业的逐步复苏和制造业订单的增加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对制造业蓝灰领员工的需求。由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储蓄工资相比优势不明显,虽然沿海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但企业的用工荒将依然严峻。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简介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由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与《中欧商业评论》共同推出,今年6月第一次发布,今后每3个月将更新一次。
  “招聘指数”的数值,表示企业在下一季度中预计增加的员工总数同预计减少的员工总数之差与当季公司总人数的比率。
  调查对象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基于对企业高管的调查,被调查对象为企业内部具有招聘权限的人力资源高管或企业老总;平均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
  2010年4月23日至5月8日期间,我们通过E-mail问卷、电话访谈、现场调查等方法共发放问卷1264份,回收有效问卷918份,问卷回收率为72.6%。
  研究对象我们将企业员工进行四级划分,包括:
  金领级,指总经理、总监及同等级别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白领级,指经理、主管、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员工;
  灰领级,指技工、生产流水线长等具备专业技能的员工;
  蓝领级,指制造业操作工、服务员等员工。
  研究维度研究分区域、行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等四个维度。
  1、调查区域,本次调查涵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四个地区,抽样调查了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广州、北京、天津、大连、重庆、成都10座城市近千家企业(被调查企业地域分布参见图1)。
  2、调查行业。我们选取了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4大类11个行业(被调查企业行业分布参见图2)。
  3、企业性质。被调查企业涉及到了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三类企业(被调查企业性质参见图3)。
  4、企业规模。我们对被调查企业规模也进行了相应划分,分别为100人以下,101至500人,501人至1000人,1001人以上四个级别(被调查企业规模参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