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技术Q&A
2010-12-29徐良
中国化妆品 2010年8期
编者按:配方技术Q&A节选自《化妆品和盥洗用品》(C&T China),在这个专栏中将会列举一些配方技术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并请行业内富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予以解答。读者若希望提交问题寻求答案,或对本专栏及杂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邮件至kouzi6@163.com。
提问:为什么要在w/o乳液配方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镁?
徐良教授解答:
与水包油型乳液相比,除肤感外,制备工艺要求高、稳定性差是油包水型乳液难以与水包油型产品抗衡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当然油包水型乳液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润护性能(包括保湿性)高,抗水性好等。
随着化工原料工业的发展,化妆品中油包水型乳化体的性能与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我国,最早的油包水型乳化体产品的代表是铁盒装的香脂(即冷霜),此类配方中使用了70%以上的油脂成分,包含大量的矿油、凡士林及石蜡、地蜡等蜡类成分,采用的是蜂蜡-硼砂的皂化体系,辅助有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等的油包水乳化剂,其产品特点是含油量高,润护性强,但是油腻感也很重,不易涂展。
90年代初期,一种铝盒包装的高含水量油包水型乳化体一香脂(如“妮维雅”牌香脂)进入中国,少量的油包多量的水成为其配方最大特点,配方中连续相所用的油脂量的大大降低(仅为40%左右)使其肤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产品价格也大大提高了。这种油包水型产品的出现得益于新型油包水乳化剂的产生,如英国CRODA公司生产的失水山梨醇单异硬脂酸酯,美国爱美高公司推出的葡糖苷油酸酯、羊毛醇等。
90年代末期在我国出现的硅酮类油包水乳化剂使油包水型乳化体的肤感得以根本性的改善,进而也大大提高了油包水乳化体(包括粉底类制品、防晒产品、抗水类产品等)在乳化型产品中的应用比例,此类产品配方中不再使用传统的固体蜡类原料,也使油包水乳化体采用“冷配”工艺成为可能,当然,制备工艺上的高速均质是必不可少的。
在油包水型乳化体配方中,配方师一般都会在水相添加硫酸镁作为稳定剂,“Formulate This:Stable Emulsions”的原文解答主要阐述了硫酸镁作为油包水型乳液稳定剂的作用,也提到加少量硫酸镁“可以解决该组成物经过反复冻融试验的不稳定性问题”。我想补充—点,在油包水乳液中,无机盐的加入,可以降低乳化体的冻点,减少冻结对乳化体本身的破坏作用,进而会提高乳化体的耐寒性能。硫酸镁的添加量不宜过高,过高会导致水相张力加大,使乳化体颗粒变粗。
除了添加无机盐外,我们还可以在油相添加二价或多价的脂肪酸金属盐来增加油包水型乳化体的稳定性,常用的有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铝,它们在油相中都能产生凝胶结构,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油包水型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产品可能出现的渗油现象。
另外,增加水相中多元醇的添加量,降低乳化体硬度,增加油相的韧性等做法也是配方师可以选用的提高油包水型乳化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编辑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