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10-12-29乔荣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24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实际情境或类似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意义建构。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有利条件提供情境教学所具有的生动、形象、直观等声形并茂的丰富场景,激发有效的联想,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中导入情境的创设是一堂课的起点,重点难点的突破需要好的情境,以及问题情境等等,并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在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条件下,从目的、手段、过程调控等角度进行仔细揣摩,使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激趣、生疑之效。
以教学目标作为准绳,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都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提供很好的帮助。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并非单纯地指向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是指向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信息素养的提高,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紧贴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应是知识产生和使用的具体环境。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动的典型素材作为探究学习的情境。信息技术既然是为日常生活服务,就务必要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不要人为地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书本内容。因此,教师撷取的教学素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仿真的。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不能忽略了现实情境存在的可能性,导致教学因情节失真而与生活断层、脱节甚至矛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又难以达到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的目的。
例如:在Word中图片文字混合编辑这一节中,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图片,然后配上相应文字,并设置叠放方式。我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些自己外出旅游的数码照片(学生一个个伸着脑袋瞪着眼睛看),然后给学生讲这是在哪里留的纪念,为了让别人欣赏我的照片时,都能知道照片上的信息,就需要在旁边用文字做一些注释,从而引出了在Word中图片文字混合编辑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创设了很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问题。
讲求现实,创设教学情境
从情境表现形式的真实性角度看,教学情境还可以分为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两类。现实情境主要是指以实实在在的物体原型或真实事情为主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的教学实物、讲述的真实故事、播放的真实视频等都是现实情境,学生凭借自己的视听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虚拟情境主要是指将一些由于成本高、难度大,或者真实世界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内容以仿真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的一类情境。如果创设的现实情境不是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生活常理,是教师生编硬造的,那么,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令其产生逆反心理。
激发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动机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创设的情境却并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例如,有一位教师喜欢以现行比较热门的事情来创设情境,如他上课时先播放一段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场景,然后给出了世界杯足球赛的积分规则和计算方法、每个小组每个队的输赢,让学生利用Excel计算每个小组哪两个球队会出线。但是,当教师在播放世界杯足球赛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虽然随后的计算也按照老师要求做了,但是仍然是糊里糊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感觉这种情境创设不成功,是因为多数学生对世界杯足球赛并不感兴趣。因此,只有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要把握好度
经常能够看到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占据了课堂教学很大一部分时间。教师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复杂,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而真正落实到学习内容以及学生操作时,却草草收场,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这样的情境创设直接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冲淡了教学的主题。而且教学情境冗长会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又间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凭借探究让师生在素材中发现真实的问题,分析具体的情况,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我们不能把“创设情境”理解为新课改的“潮流”,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因此,我们要重视正确理论的指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过程中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更有价值,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才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