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让我抓着你的手等4则

2010-12-29

中学生天地(A版) 2010年8期

  请让我抓着你的手
  
  我成绩不是很好,但很喜欢画画,现在担当出班级黑板报的重任。我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画家,我喜欢没事做做手工或者画画。我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但是妈妈常说,我应该用心读书,美术再好文化课成绩上不去也考不上美术班的。其实,这些我都懂
  最近,学校刚开过家长会,现在妈妈每天都会在吃饭的时候唠叨一大堆,说画什么画么,还以为自己是画家啊……
  每当这时,我就希望世间真的有彼得·潘,可以带着我飞向梦幻岛……
  在学校,虽然有无穷多的作业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教鞭,但我还是很快乐,因为可以和同学尽情打闹,可以和好朋友说知心话……但是家里却只有无尽的责骂和恨铁不成钢的埋怨。
  每次放学,我都害怕回家。
  我该怎么办?
  雪玲
  给小宝宝洗澡的时候,他一直在哭闹。阿姨叫我去帮忙,我想当然地紧抓住宝宝的手,但宝宝还是哭。阿姨告诉我说错了:不是我去抓住宝宝的手,而是让宝宝的手抓住我。于是我就伸出一个手指头,让他的小手握着。真是神奇,宝宝瞬间停止了哭闹,开始享受洗澡的整个过程。很多父母总觉得只有自己全面地、牢牢地掌控住、抓握住孩子,用自己的意志主宰孩子的人生才真正放心,这是多大的谬误。
  你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与母亲强硬地对看干肯定不是办法,一般说来孩子越是硬顶,母亲就越生气,甚至越要强化自己的控制力。我注意到,你现在也有一点点偏执,那就是把美术与读书对立起来,以为爱好美术,学科成绩就会往下掉,至于吗?那男孩子也别踢球打球了。重要的是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要知道做好规划安排、做好自我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如果你别的科目的学习也不错的话,我相信你母亲会对你画画的爱好持一种更宽容甚至鼓励的态度。还有一点: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没有错,但要知道,随心所欲决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感来自把所有的“拘束”化为自己内心的欲求。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要接受必不可少的约束。尽量不要让兴趣成为自己逃避课业学习的避难所。
  在处理好“读书与画画”的关系后,我想你不会再害怕回家。然后,你也可以找机会对母亲说:“妈妈,我知道你很爱我,想要引导我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我现在依然需要你的呵护,但在这个过程中,请让我抓着你的手,而不是用你的手紧紧地攥住我。”
  
  一个人用不着为自己的优秀而抱歉
  
  我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上初中以来,我一直受到骚扰。课桌里常会有所谓的“情书”,我总是看也不看当作垃圾扔掉。
  可是有一次,一个男生竟当众来抱我。我当时就吓懵了,很愤怒地推开那个男生,并打了他一巴掌。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我该告诉老师、家长吗?
  我现在很烦,我该怎么办?
  无奈的歪歪
  你做得并不过分,过分的是那个以“喜欢”的名义骚扰你、冒犯你的男生。
  感觉得出来,你在班上是一个受欢迎的女生,这很好。我经常说一句话:一个人用不着为自己的优秀而抱歉。如果你的优秀让别人喜欢甚至爱慕,那可不是你的错,当然也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能保持欣赏的心境而不是违反你的个人意愿骚扰甚至侵犯你的话。
  我不知道那个无礼冒犯你的男生在受到你的巴掌待遇后是否会感到愧疚。如果他有愧意,说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就给他留一点面子吧。如果他继续纠缠,就有必要请老师帮着来处理。
  而从根本上,我觉得你要让那些总是试图来骚扰你的男生感觉到你的自尊。你虽然活泼,可以亲近,但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薄。跟男生之间的言语和行为接触(包括开玩笑之类)要适度,感觉对方冒出了轻浮气时也不妨收起活泼的笑容,以正色待之,必要的矜持或冷淡其实是你的“保护色”。你展示自己自尊的方式,最好是柔和的,但同时也是坚决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初二以来,我的成绩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我寻找原因,总结后发现有如下三点:①我周围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同学,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我学习;②老师讲课太乏味,激发不起我的学习兴趣;③老师讲课速度太快,还未等我“消化”,便进入下一环节。现在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夏夏
  我发现一个特点,你为自己成绩变糟找到的三个理由,全部来自外部,也就是说在你看来,自己几乎不需要为自己的表现负责。一个人如果总是陷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很难取得任何进步。
  有位学者提到过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坏习惯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妈妈就会假装去打一下那只绊倒孩子的凳子,或者骂一下那块把孩子摔痛的地面,以达到安慰孩子让他止哭的目的。其实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永远无法养成自我负责的思维习惯。孩子长大后一旦遇到点不好的、不顺的事情,就会习惯性地把责任往外推,以至于在“错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在那儿摆出无辜的样子唱道“都是月亮惹的祸”。
  说得不客气一点,一味诿过、卸责于他人的思维是一种弱者思维。因为对于外界因素过度依赖,等于承认自己是缺乏精神上的主宰力量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强调一个人要有克服外部因素的能力,比如他说,倘若一个人“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比如有位弟子接到家信,得知家里有一些变故,心情烦闷到几乎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时王阳明告诉他,“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
  我并不是要否定你举的几个原因的现实存在,而是说一个人在面对这些现实因素时应想办法努力去克服它们,而不是停留在抱怨的层次上。如果身边的同学还是不爱学习,老师上课还是乏味、讲课速度还是太快,那么你就要逐渐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要有意识地去自我激发学习兴趣,要用心地把精力放到课程的预习和复习上面。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即便存在,只要一个人还陷在往外推卸责任的“抱怨模式”中,也还会不断地冒出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一个人的才籍不是分数所能体现的
  
  拿着不如意的中考成绩单回家,父母得知结果后,脸上满是失望的表情。
  第二天清晨洗漱时,我碰倒了热水瓶,妈妈走过来,不像以前那样着急地问我烫着没有,而是说做事不细心,人这么没精神,书肯定读不好,语气中充满不屑和讽刺。
  分数,分数,还是分数。似乎周围的人就只关心分数,只为分数难过或者兴奋,连自己的父母都这样,我很郁闷。
  拉子
  你有着一颗好敏感的心啊!妈妈对你犯了小错(比如碰倒热水瓶)以后有着不同的反应,这个信息如此迅速地被你捕捉到了,可见你完全不是你妈妈所说的“不细心”,她也根本不用担心你念不好书,因为你是一个善于感应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太多的人似乎只关心分数,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个可悲的现实。大家似乎都被裹挟在股有着很多牵扯的暗流里无法逃脱,只能是身不由己地去追求“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当然,现在情形正在得到缓慢的改观,至少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分数不是全部,一个人的才智、能力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很多时候不是分数所能体现的。
  我觉得,对于分数你可以同时采取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态度。一方面,你当然应该尽力地把考试考好,另一方面,倘若考得不好时要学会自我安慰。前者是现实主义态度,你重视分数:后者是理想主义态度,你藐视分数。为什么需要理想主义态度呢?因为可以使你不被量化且有些僵化的评价体系所困扰,可以使你哪怕在成绩不如意时也能保持一种自信,可以使你在父母因为分数而患得患失时不会感到郁闷。相比于你将要成就的事业,相比于你每一天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进步,分数是多么琐碎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被分数圈住,那他所经历的只能是平庸的人生;而在梦想的照耀之下,“琐碎的日子将堆砌成伟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