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打野鸡”游戏的拓展

2010-12-29江秀国张希亮

体育教学 2010年8期

  “打野鸭”游戏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一个集体对抗性游戏,由于器材、组织方式单一等问题,同学们难免出现诸如不爱玩、积极性不高等状况。于是,我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平时无意的创造大胆尝试,修改游戏方法及规则,使之拓展成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对抗性更加激烈、活动效果更明显的全新游戏。
  
  一、增加“子弹”的数量或变换“子弹”的种类
  
  在游戏中为了增加“野鸭”的躲闪、灵敏等能力,把“猎人”手中的子弹增加到两个或三个,随着子弹数量的增加, “野鸭”面临被打到的危险加大了,“野鸭”要想保命,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身心地高度集中,这样会大大增加游戏的对抗性和刺激性。
  同样“猎人”用的子弹,可以改为沙包、纸团、软排、毽球等潜在危险性小的器材,并且规定只能击打“野鸭”的膝部以下部位,避免在激烈的对抗中,较大的篮、排、足球等“子弹”伤到“野鸭”的头等部位。
  
  二、变换“湖泊”的形状增强趣味性或在湖中设立“鸭窝”,作为体弱学生的缓冲区
  
  圆形是传统的游戏图形,为了改变这一成不变的场地形状,可以采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游戏图形。游戏图形的改变首先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变化和兴奋,同时提高游戏的难度和激烈程度。如在“长方形湖泊”内,“野鸭”的躲闪空间变得狭窄,不利于躲藏;在“三角形湖泊”内,“猎人”只能在三个角上攻击,增加了“猎人”的难度。
  在游戏过程中, “野鸭”为躲避“猎人”的一次次进攻,必须全身心地看、听、跑、闪,时间一长,“野鸭”就会很疲惫,为了使游戏更加逼真和更具人性化,在“湖泊”中间设立一个“鸭窝”,规定每次只能有一只“野鸭”进窝,多者算违规,下场;在“鸭窝”内只能蹲着,不能站着阻挡“猎人”对其他“野鸭”的攻击,每次进“鸭窝”的时间不得超过30s(可由学生裁判员负责监督),超时也算犯规,下场。
  
  三、可以增加或减少“猎人“的数量,形成“以多打少”或“以少打多”的局面
  
  传统的游戏中,“猎人”和“野鸭”是平等的,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激烈程度,可以规定“猎人”比“野鸭”多或“猎人”比“野鸭”少,形成不平等的对抗局面,在这种不平等的对抗中,更能体现“猎人”或“野鸭”的机智、求胜欲望,增强激烈的对抗程度。
  
  四、规定时间或子弹个数,看最后留下的“野鸭”多少定胜负
  
  传统的游戏轮换都是在“野鸭”全部打完后,才可以轮换,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因为在游戏中,每当“野鸭”中有奔跑、躲闪能力很强的同学,他就会在“湖”中待得时间比较长, “猎人”在一次次捡拾“子弹”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保证每组同学练习时间的平等,规定每次做“野鸭”或“猎人”的时间为三分钟或规定每组“猎人”有20发子弹,这样在规定的时间或子弹数内,看哪组被打下来的少,量少者获胜,这样在有限的时间或进攻次数内,猎人的进攻更加积极主动, “野鸭”的躲闪难度会大大增加。
  
  五、规定“猎人”的进攻方式或“野鸭”的躲闪方式
  
  如在投掷技术学习后,为了增强“猎人”对技术的巩固与提高,可以规定“猎人”在游戏过程中,只能采用正向(或侧向)投掷垒球的动作技术进行攻击;学习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后,可以采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进行攻击。这样会对动作技术的掌握与巩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样可以规定“野鸭”在“湖”内的躲闪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某种技术或技能。如采用单脚跳、双脚跳、兔子跳等方式,这样在游戏趣味性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下肢的力量及弹跳能力,增强了游戏的锻炼价值。为了增强“野鸭”的主动性,可以允许“野鸭”接“猎人”的“子弹”,并规定每接到一颗“子弹”可以换上一名被打下场的“野鸭”或自己留着增加生命,这样变“野鸭”一味地躲闪“防守”为积极进攻,提高了游戏的激烈、精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