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绵块在休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
2010-12-29罗应周
体育教学 2010年8期
一、小海绵块的制作
我们将废旧的海绵切割成10cm×10cm×20cm的长方体小块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大小,然后用帆布缝制成相应的尺寸包裹在外面,这样小海绵块就制作好了,用起来方便,而且简单、实惠、安全,并且好管理,使用寿命较长。
二、小海绵块在速度方面的作用(照片1)
1.步频练习。主要应用于快速跑的课中,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可以把小海绵块的间隔距离放置的大小也不同,如放置间隔50cm、60cm~100cm等,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然后每队又均分为甲、乙两个小组,面对面各成纵队站在两条线后,听到发令后,甲组各排头迅速跑出,在经过小海绵块时加快步频、放小步幅快速通过,到达对面后,与乙组排头拍手交换,同伴继续进行,完成的队员站在队尾。依此类推,直至各队最后一名同学完成。
2.步长练习。可以将小海绵块之间的间距放大,稍大于学生平时步幅,如放置间隔180cm、200cm、220cm等,来解决短跑的步长问题,来进行快速跑教学。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各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到发令后,各组排头迅速跑出,在经过小海绵块时加大步幅快速通过,后面同学保持间距依次出发,完成的队员站在对面终点线站好,反复进行。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少设置改变跑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
三、小海绵块在跳跃方面的应用
1.跳跃助跑标志。可以在跳跃课教学中放置成助跑加速的标志。如在跳远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助跑的第一标志和第二标志点放置小海绵块,就可以使学生的助跑技术趋于合理,有利于助跑与踏板的衔接,有效地增加跳远的成绩。也可以进行跳高弧线标志的放置。
2.跳跃远度标志。如在立定跳远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的预计落地点后30-40cm处放置一块高15-20cm的小海绵块,要求学生跳跃时不碰及小海绵块。这是由于落地点附近的障碍标志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跳越一定高度的明确目标,又迫使其为了避免触及标志物而做出较充分的收腹屈腿动作。
3.双脚夹海绵块进行屈膝跳、后跳、前抛等练习,发展学生的双脚跳跃能力和动作速度,既有趣味性又可以跳跃练习。(照片2)
四、对于部分关节的训练及拉伸的作用 (照片3)
1.对髋关节的训练,可以利用向前抛起小海绵块,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大腿或膝关节去碰击小海绵块,去引导拉伸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练习。
2.对肩关节的练习,用推小车的办法,双手拿小海绵块进行练习,可以练习肩关节,也可以避免手掌受伤。
总之,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学习研究和开发体育器材,努力做到一物多用、变废为宝,就一定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