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休育教学中的“心理流感”

2010-12-29朱丛明

体育教学 2010年8期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公开化、群体化,所有学生的展示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任何隐蔽度。判断能力、承受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容易在这种直接的“碰撞”中产生各种正面或负面的心理反应,而且这些心理反应具有较强迅速接受性和爆发性,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方式,往往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尴尬局面,笔者把这种负面的心理反应并造成的感染现象称为“心理流感”。
  
  一、从众心理
  
  体育教学特点之一是学生的体质有好有差,同一项目的练习,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完成,有的学生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因人而异就成了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有些学生偏偏不能够正确认识,如准备活动部分,跑步是常用的手段,通常跑步时一个班级会有二三个学生因为各种身体生理原因而不参加热身跑步,但我们发现这种不参加热身跑步的人在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多,有时会达到七八个人借口身体不舒服而不参加跑步,教师明明知道有学生是借口不跑步,但缺乏有效的证据说明他们是在说谎,这就是从众现象。通常容易出现从众现象的学生是一些自制力比较差、意志不太坚强、体育意识不强的学生,其影响比较坏。
  
  二、去个性化心理
  
  心理学解释去个性化心理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去个性化的现象,例如在集体跑步过程中,如有一学生故意在跺脚跑步,马上会出现六七个学生跟着一起跺脚,甚至于大多数学生都跟着一起跺脚;如果在跑步过程中,有同学不小心摔倒,马上会有部分学生跟着一起起哄,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去个性化心理。这种现象在群体活动中最常见。这种情境下,学生往往表现得异常兴奋,不断重复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而不能停止,尽管事后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然而一旦到了特定情境,他们依然容易出现这现象。
  
  三、惰性化心理
  
  惰性化心理通常是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造成这种惰性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的动力也相应下降。体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惰性化现象也常常能够观察得到,在加速跑练习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用最快速度跑,但总有部分学生仍然是用中等速度在跑;在力量素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做规定的次数,仍有部分学生趁老师忽略时偷工减料,蒙混过关。
  
  四、嫉妒心理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的所有展示都是直接的,设有任何隐蔽性的,所以每个学生的发挥都会得到老师或同学的不同评价,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难免在他人的高水平的表现过程中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一旦产生,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出现拉帮结派、冷嘲热讽、暗中伤人等不良行为。
  
  五、畏惧心理
  
  面对高强度的对抗练习,如果教师之前没做好动员,学生们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比如在长跑考核时,学生既面临对抗性,又想到在途中跑过程中的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等不适反应,在准备过程中就会心事重重。如果此时有学生表现出因为害怕而畏缩不前时,其他学生也容易立即产生这种心理,少数学生甚至出现消极考试的现象。
  以上几种“心理流感”现象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常见的,面对这些非正常(心理反应)的现象,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当然效果也是有好有差。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正确的体育观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班风。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加深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健康的社会责任和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在从事教学前,应将教材的目的、意义、价值告知学生,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从事体育活动,也就是“练得明白”。只有当我们的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教育理念后,他们才会走出片面和狭隘个人的“小思想”,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一种健康、积极、成熟的心态来参加体育教学活动。
  其次,分层组织教学,注意合理搭配。以上几种“心理流感”现象通常都是在集体组织教学时产生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组织教学时喜欢采用集体形式组织,出发点是便于教者统一指挥和监控,但对于一些具有对抗性、难度性的教材,还是要以分成教学为好,这样能够做到以人为主,因材施教。例如一场教学比赛,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高低合理分组,将高水平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场地,将水平偏低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场地,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展示各自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和合理的方式对待“心理流感”。“心理流感”现象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教师切不可将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联系起来,因此在对待和处理时要做到宽容和理解。对于一些无关大雅的行为可淡化处理,甚至于视而不见,如有一些过格的现象,也不必兴师动众,可在课尾部分恰当地点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