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0-12-29王梅青

中国教师 2010年17期

  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一种资源,长期使用而不作适时的补充,就会导致知识资源、能量资源的匮缺和荒芜。因此,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在职业能力的使用与补充中必须有一种良性循环,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形成职业能力的再生性,保持不断提升的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对于教师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应把握如下方面。
  1.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教师始终应该是道德的先师、学识的专家,这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基本状态。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迅速,教育从目标、内容到形式都处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的动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处于专业素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状态。
  2.教师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专业素质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基础;职业能力代表着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和质量,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教师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
  3.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不是日常人们所理解的那种少数的、精英式的专家,而是教师群体的行业特征。这个概念应有两层内涵:第一层面是指教师与教师个体之间的比较和教师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比较,是从实然状态(普通教师)向应然状态(专家教师)的努力和转化,亦即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第二层面是指教师群体与教师以外行业的比较,指教师应该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本行业无可非议的职业知识、能力、经验和权威。成为专家型教师既是教师个体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时代对教师群体的专业要求。
  4.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保持一种持续不断的、阶梯上升的基本态势
  从“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教师的发展是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一种质的变化和持续的跃进,而不是仅仅靠经验的积累就能完成的。教师的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先进的、发展的基本态势,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从教师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如果不能在专业上始终保持一种上升的、发展的态势,就必然会因为不称职而被淘汰。
  5.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终身学习
  正是因为“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涵的提升,那么仅仅靠经验的日积月累是无法完成这种“质”的变化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会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并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习提高,也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学习提高。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为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基础;专业上的每一点进步,更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促进。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为自己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
  
  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始终以一种自觉的理性状态对待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