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主客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2010-12-29王立新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8期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阶段如果能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往往在考试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解题顺序上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在答案叙述上尽量采用条理化、规范化的方法等。下面笔者着重介绍一下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一、客观性试题
  
  1 细审题干,确定题目的规定性。
  做好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首要工作在于细审题干,审清题干的含义及特殊规定。因此,一要读懂题于的基本意思,准确把握题于的中心思想;二要确定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方向。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方向。题目的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内容上的规定,如“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或其中的某一板块,甚至细致到某一知识点;(2)层次上的规定,如“说明”、“表明”等;(3)数量上的规定,如“两种表现”、“三种形式”等;(4)性质上的规定,如“正确的”、“不正确的”等;(5)逻辑上的规定,如“目的”、“原因”、“条件”等。因此,在审题时,最好在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下面做个标记。
  
  2 审清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题肢,有的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我们要审清题肢,对各个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反复推敲,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
  为此,一要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的方法如下(要求逆向选择的题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多为错误选项:(1)表述错误,如“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职能”;(2)自相矛盾,如“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少数人统治的专制制度”;(3)以偏概全,如“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误为因果,如“商品经济是私有制出现的前提”;(5)观点绝对化,如“现代各国都是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
  二要分析题肢与题干的要求是否有关。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题肢与题干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题肢和题干在内容上有无相关之处,即与题干是否“同质”;(2)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3)题肢和题干在逻辑上是否保持一致,如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否混淆等。
  
  3 把握原则,做到有所取舍。
  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要做到有所取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直接性原则,即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不能选;(2)整体性原则,即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原则不适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3)根本性原则,即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问题的题肢人选;(4)对应性原则,即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则该题肢入选;(5)角度性原则,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题干材料的内容,符合设问角度者人选;(6)合理性原则,即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以解决问题。
  
  4 掌握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排除法、比较法、组合筛选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1)排除法。排除法适用于正向选择题中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或观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具体包括:①排谬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或与事实不符的题肢;②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无关,要予以排除;③排重法,即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千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也要排除;④排倒法,即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是因、谁是果、有无因果关系,对无因果关系者要予以排除,对因果关系颠倒者要予以排除;⑤排大排小法,即当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时,要予以排除。(2)比较法。比较法主要用于最佳选择题中对异项的排除。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当备选项中有一个以上与题干要求有关联的正确选项,但要求选最佳答案时可以运用此法。一般来说,应比较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选本质联系,不选现象联系;选必然联系,不选偶然联系;选直接联系,不选间接联系。要注意选㈩最全面、最准确、最直接、最科学的选项。(3)组合筛选法。组合选择题是在题干下列出若干题肢,然后将这些题肢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若干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组合。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①正向筛选法,即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的一个错误肢,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项排除,往往一步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②逆向筛选法,即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答案中必须具备的组合肢,凡是没有该组合肢的就可以排除。
  
  二、主观性试题
  
  1 划分层次,明了题意。
  命题人在命制高考政治主观题时,多结合背景材料,以文字、图表、漫画等形式命题。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最重要的就是审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审读文字材料时,可采用分层法、主干法(即找出关键词语、句子以把握主干)、倒读法(即先审设问再读材料)。在审读图表材料时,要审读图表标题,明确答题方向;审读内容,注意纵横对比;审读附注,领会图表本意。在审读漫画时,不但要读题目,还要读图画并理解其寓意。总之,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 审清设问,明确任务。
  题目的设问给我们指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设问,解答就会不到位或答非所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注意设问范围的限定,二要注意设问主体的限定,三要注意设问角度(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限定。
  
  3 运用联想,确定应该选用的理论。
  在明了题意和审清设问内容之后,我们要运用联想,即要将题目中的材料与教材知识、时政热点联系起来,确定应该选用的理论。为此,要做到:(1)联系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要根据题目回归书本,面对题目思考这些材料与书本上的哪些知识有联系。(2)联系时政。高考政治除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考生对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掌握情况。另外,还要结合具体材料,认真思考,合理安排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如何排列知识点、如何联系实际快速解答。
  
  4 理论与材料相结合,规范解答。
  基本理论知识确定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为此,要做到:(1)答题步骤的规范性。按设问先后顺序解答。必须写出序号。(2)答案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脱离材料或照抄材料:二是注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三是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切忌片面化、绝对化;四是要综合概括、灵活运用知识;五是力争做到答案合理有序、逻辑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