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2010-12-29龚晓菊刘君君
中国市场 2010年21期
我国农村巨大的消费群体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树寸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利于农村消费的扩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确定了扩大农村消费的思路,即“构建农村流通网络”。200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作为工作重点。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的工作目标。中央还提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2009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市场中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健全现代农村消费流通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农村消费晶流通渠道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有四种类型。
农村集市贸易市场是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推动器
我国农村集贸市场一般分为三类:传统的农村集市、在乡镇政府驻地开办的集贸市场、企业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办的市场。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外,我国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交易主要是通过城乡集市贸易零散完成的。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推动器,对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超市、连锁店等新兴业态的迅速崛起,个别地区的农村集贸市场的数量及成交量均有所下降。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发展进程中,集贸市场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其作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将长期不变。
尽管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集贸市场的模式、营销及服务方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障碍: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布局建设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往往沿交通干线布局,形成以街为市的线状发展,既影响了镇容街貌,阻碍了交通,也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方农村集贸市场缺少,建设简陋,容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集贸市场在监管上存在权属不明确问题,由于《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未明确规定集贸市场的法律地位,因此大多数集贸市场由于没有土地使用手续仍不能登记注册,因而其法律主体资格非常模糊。此外,集贸市场开办者责任未落实,开办者对市场经营者的内部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市场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差、划行分市混乱、商品质量低劣等问题一直长期存在;农村集贸市场还缺乏特色和专业化,特色农村集贸市场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但在目前,由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资金短缺,管理不规范,导致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以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为主,且综合性层次低,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不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应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难以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个体工商户和农民经纪人是农村流通体系最基层的主力军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最基层,是以从事农村商品运销的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农村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力军。个体工商户的形式有直接面向农村的路边店、游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经营户、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最终销售、农机维修保养,其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农村流通产业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力量。他们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市场发展、联结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经纪人应运而生,他们熟悉农村和市场行情,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民经纪人正在试图把营销规模做大,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我国农民经纪人数量众多,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农产品经纪人600多万,加上季节性的从业者则高达1000多万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也已有2609家。各级协会及农产品经纪人每年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近万亿元,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作为新生群体的农民经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诚信问题。如压级压价行为,有些农民经纪人还以区域为界,相互勾结,不仅压级压价,而且还存在区域垄断。阻止其他区域经纪人的进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再次,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由我国商务部牵头实施的“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在农村建立了以农产品为纽带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供销合作社创新机制,改造和整合农村传统商业网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声誉并增加了附加值。
农村消费品零售大都采用以连锁经营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
我国农村消费品连锁经营自从2005年商务部发出《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兴流通业态,大都采用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并用现代流通方式构筑县、乡、村三级农村市场服务网络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
据商务部制定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将覆盖85%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5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0%,初步形成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各类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市场体系。
随着新兴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进入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领域,与之配套的销售服务体系也迅速发展起来。连锁店等新兴业态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通过有组织的安装、维修队伍为广大农民提供免费安装、上门维修等服务,为农村消费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另外,服务于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的市场中介组织近几年发展也很快,市场中介组织对优化农村日用工业品的销售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赞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第一。流通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成规模的超市,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个体代销店、“夫妻店”等,由于其规模较小,经营方式陈旧,采购成本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商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对于像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空调等这些大宗消费品,在农村消费市场的销售渠道非常有限,农民往往需要“进城”购买,满足不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第二,经营秩序不规范。经营者素质偏低。商品活动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而经营者是整个商品活动的中枢和纽带。而在当前的农村消费市场中,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个体户,经营素质普遍不高,对商品、品牌、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经营不规范;加之农民鉴别真伪商品和品牌的能力差,对散、乱、差的商品流通状况不放心,这都不利于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畅通。
第三。监管乏力。由于整个农村消费品市场监管薄弱,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流向农村,各种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查获的不合格消费商品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以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个体经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农贸市场,要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控制监察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成为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简陋的销售场所不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初级农产品又极易腐败变质,造成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成为农贸市场采购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因此,现在打击非法市场行为、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的活动,有相当部分是针对这类销售渠道展开的。
第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尚未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有机衔接,布点选址存在随意性。基础较好的村居,网点发展势头很好,而偏远农村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网点建设则相对滞后。业态间发展也不平衡。表现为: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较快,而农产品购销流通网络、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农村供求信息网络等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第五,配套建设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国家、省、市都对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给予了。一定的优惠鼓励政策,但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我国长期以来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而在农村工作中则“重生产、轻流通”,致使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配套体制没有完全到位,这都限制了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健康发展,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健全现代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当务之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发展连锁经营,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商对接
大型龙头连锁经营企业,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主力军。要加强对国家、省、市已经出台政策的宣传、研究和贯彻,把重点放在流通网络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上,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规范化程度的连锁经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其布点速度,提升配套能力。通过择优扶持,重点引导这些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规模优势以及进货体系、配送体系、管理体系、信息体系等,实现对各个门店的店名、店貌、商品、服务、采购、送货、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销售、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要增强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第一,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村、乡镇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鼓励有实力的流通企业改造“夫妻店”、“代销店”,发展特许经营、销售代理;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利用品牌、配送、管理等优势,通过投资或加盟连锁的方式建立或改造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中的作用,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提升连锁配送网络在农村市场中的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大力推进网络使用多样化,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积极拓展农家店经营服务范围,逐步实现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副产品创自有品牌、进超市等“一网多用”功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报刊、科技信息、电信及代收代缴等新业务。第三,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融购物、文化、技术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引导农资流通企业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电话咨询、农业科普、农机具租赁与维修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多样化服务。重点支持改造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资网点,扩大农资连锁店覆盖面,提高农资统一配送率。
要积极搭建农商对接平台,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产业链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超对接和品牌化经营。着力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调运、信息服务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净化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同时,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商品。
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交通、电力和通信事业,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排水系统,为家用电器、通信和卫生洁具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支持面向乡镇的农村集贸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改善市场环境。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节假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消费需求实现的途径。
加强政府领导。统筹建设规划
商品流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政治意识,用行政资源、政策资源、管理资源把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摆上日常工作议程,纳入对基层政府的考核中;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形成全力支持、齐抓共管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作局面。
同时,要做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规划制定工作,按照现代流通发展的要求,。把相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等纳入规划范畴;加强农村商业网点的发展规划与分类指导,对现有商业网点资源进行整合,使商业网点形成布局合理、业态较齐、功能较全,逐步建成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骨干、以村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制定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立信息化、金融服务等配套措施
要实施以电子结算为核心的农村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集中批发市场的有效信息;强化各批发市场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将批发市场连锁起来。
要推进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资源整合工作,协同利用客户、结算、配送资源,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白糖现货交易、流通平台。除食糖外,下~步还将拓展茧丝、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市场。
要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进行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同时,将数据中心与各批发市场互联,将农产品流通中的批发节点管理扩大到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为批发市场提供资源共享及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统筹各批发市场业务发展,发挥网络体系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系统内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要积极争取金融服务支持。在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与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合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