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举报

2010-12-29

世界博览 2010年7期

  如何有效地保护举报人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这里讲述的是几个美国举报人的不同遭遇。
  
  2010年6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省大冶市石洪甫村村民石遵和,因举报大冶市开发区强征土地,先后遭遇刺杀、毒打和软禁等报复行为。6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晓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媒体称约70%的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不管70%的比例是否真实,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在中国已屡见不鲜。由于对手的强大,举报人保护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就连以法律健全和民主著称的美国,近年对举报人的保护也不如以往。
  
  国防部长毁掉举报人一生
  
  2004年4月,全世界都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争吵不休。但是,约瑟夫达比——这个揭发了此事件的功臣却再也没有人关心了。没人注意到,陆军专员达比在向美军军方调查员上交虐囚图片后的几周内,都是枕着手枪才能睡觉的。他很清楚,如果他的同事们知道了他的举报行为,肯定会做出报复。
  达比的名字出现在《纽约客》杂志作者西摩·赫什的文章里,该文章披露了阿布格莱布监狱的情况。最初,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还没有看到这篇文章。随后,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一周后,达比在公共大厅里观看国会对于阿布格莱布监狱案的听证。突然,他听到当时的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公开感谢“调查专员约瑟夫·达比,是他向相关机构举报虐待囚犯的情况”。
  达比很快被调回美国。刚进入美国境内,军队就警告他不得回到自己的家乡马里兰州坎伯兰郡,因为那里的很多人将他视为叛国者。他和妻子不得不迁居到一个秘密的地方。2004年12月,在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里,他接受了短暂的采访。达比说仍然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我非常害怕那些人向我报复。”
  虐囚事件引起的反响越大,达比的处境就越危险。布什总统被迫为美国军人的非法野蛮行为向伊拉克人公开道歉。2004年5月,美国开始审判第一名被控犯下虐囚罪行的美军士兵。随后,11名美军官兵因虐囚案受到各种程度的惩处,最严厉的处罚是士兵格拉纳被判处10年监禁。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事实上将达比钉在了‘ 十字架’上,举报人信息已经完全公开,他的一生就这么毁了。”一位五角大楼的官员对美国媒体说。
  多种法案的“多重保护”
  “吹哨人”(whistleblower)在美国是举报人的代名词。它原本指的是英国警察在发现罪犯时,拉响警报向同行和路人示警。l 98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保护举报人的专门立法,名为《吹哨人保护法》(the WhistleblowerProtection Act)。
  《保护法》规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举报人投诉和告发后决定作为原告参与起诉,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额的15%~25%;如果司法部不参与,举报人可以自行调查、起诉,并可分到赔偿额的25%-30%。在组织建制上,让“特别调查办公室”脱离“实绩制度保护委员会”,成为联邦政府中的独立机构;在救济手段上,建立“个人诉讼权”机制,规定因举报而受到人身报复的公务员如对特别调查办公室决定不服,仍有权向实绩制度保护委员会提出申诉,进而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起诉。
  在该法实施后的三年里,发现政府弊端而进行揭发的联邦工作人员人数增加了20%,受到救济和保护的人数也增加了13%。
  美国对举报人的保护也是一系列政治较量的结果。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在自传《吹哨者自述》中,披露了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是如何密谋对自己进行打击报复的。当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受雇于兰德公司,参与国防部授权兰德公司的越战研究。研究结果是一份长达7000页的报告,认定美国不可能在越南获胜。而美国政府当时向国民宣称胜利在望。
  从那时起,埃尔斯伯格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不常去看心理医生。胜利未至,美军与越军的战斗越来越胶着,终于,埃尔斯伯格下定决心将这份研究报告泄露给《纽约时报》,呼吁停止越南战争。之后,他面临间谍罪、盗窃罪及阴谋罪的指控,外加115年的刑期。
  报告公开后不久,一群人闯入埃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在加州贝弗利山庄的办公室。他们的目的是收集材料,诋毁埃尔斯伯格的声誉。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8个月后的“水门事件”中蒙羞的特工戈登林迪和霍华德·汉特——尼克松的“下水道清洁工”。联邦调查局还非法窃听了埃尔斯伯格的电话。这一切都是为尼克松政府计划于1973年公审埃尔斯伯格做准备。然而,“水门事件”突然曝光,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所有的阴谋也随之公之于众,美国法官被迫宣布埃尔斯伯格无罪。
  并不是所有的举报人都有丹尼尔·埃尔斯伯格那样的好运。在此之前,1969年美国空军审计长欧尼·菲茨杰拉德,曾经向国会证实在军用货运机项目中存在大量超过预算的花费,后来在尼克松总统的命令之下被解雇。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978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法》和1989年的《吹哨人保护法》。菲茨杰拉德最终通过法律赢回了他的工作,并且在五角大楼工作到退休。
  
  布什将举报人视作背叛者
  
  但如今,很多保护措施都形同虚设。根据美国非盈利组织“全国举报人中心”(the National WhistleblowerCenter)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大约一半的举报人表示曾在举报不良行为之后遭到解雇。
  “如今,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吹哨人’已经不可能了,”一位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说,“今天的办法是暗地里举报。举报人需要完全匿名,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如果堂而皇之地站出来,等待他的只能是15分钟的辉煌和40年的苦难。”
  从理论上讲,特别调查办公室是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发生而设立的——受理举报人申诉,调查取证,帮助他们面对报复行为。在实践中,辩护律师和机构工作人员都说,特别调查办公室事实上成了另一个“黑洞”,举报信息不知不觉就会从中泄露出去。
  从布什政府时期开始,一系列的法院指令、法律变化和新的安全和保密政策,使得惩罚举报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容易。
  “布什政府完全不支持‘吹哨人’这个观念,他们将其看作背叛者。”特别调查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官员说。政府经常引用一些法律条款来规避《吹哨人保护法》,诸如《国家秘密优先条款》和《主权豁免条款》等。二者都属于英国普通法上的法律概念,即“国王不可能犯错”。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政府保密信息从360万种增加到1420万种。此类政府信息的增加使得举报人很容易遭到检察机关的犯罪指控。
  法院对举报人也并不客气。在2006年一起公务员举报案中,最高法院判定,2200万公务员在履行公职的时候,不享有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得到防止“吹哨人”遭到打击报复的法律的庇护。也就是说,在任何职位上的公务员如果泄露了政府信息,均不能受到保护,除非属于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基于最高法院的这个判例,不少于90%的“吹哨人”将败诉。
  威廉姆·韦弗(WilliamWeaver),德克萨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是全国举报人安全联盟的高级顾问,他说,大多数向他咨询的人最终都下定决心去举报了。“我看到了他们的结局——举报毁了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