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性”时代
2010-12-29孟婷婷
世界博览 2010年9期
600万中性人群性别权利迷失。
2010年的春天对于诺里·梅韦比而言注定非同寻常,因为澳大利亚西南威尔士州官方正式向梅韦比颁发了世界上第一份正式承认“第三性”的官方文件。文件中的性别一栏被标注为“男”、“女”之外的“非特性”。
由此,48岁的梅韦比成为世界第一位被官方承认的中性人,这一事件被很多媒体评论为开启了“第三性时代”。
对于性别,英文中有两个词汇来进行描述,一个是尽人皆知的“Sex”,另外一个则是人们不太熟悉的“Gender”。前者用来描述自然人的生理性别,后者则被用来描述社会人角色气质和心理的性别属性。
Sex(自然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人一出生就可判定,而Gender(心理性别)却是后天形成,只有一个人成年以后才能确定自己“真正”的性别属性。一些人因两者错位或颠倒曾成为世人眼中的“异类”。
庆幸的是,时下,那些所谓的“异类”们正在逐渐开始被社会所正视和宽容,“第三性时代”已经到来。
一场空欢喜
为了“得到”自己的性别证明,诺里·梅韦比已经努力了数年之久。在诺里·梅韦比还是小男孩时,他随着父母从苏格兰迁往澳大利亚。23岁时,他开始注射女性荷尔蒙,随后进行了变性手术成为女性,但此后诺里·梅韦比并没有感受到作为女人的快乐。
如今他回归了中性,并认为自己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本质上都应定性为“第三性”的中性。“因为没有男性或女性明显生理特征,但护照上却被标注为男或女,使得生活中遇到很多困境,例如乘坐飞机出入境登记检查会遭遇各种盘查。”梅韦比向媒体解释为什么自己坚持要为中性“正名”。
事实上梅韦比的胜利并没有维持多久。
梅韦尔事件引发了澳大利亚媒体的评论风潮,各种争议淹没了梅韦比。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颁发中性认可文件无效,因为地方政府机构无权颁发“非特性”证明文件。在空欢喜过后,梅韦比用一纸诉状将媒体和政府告上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如今他依然在等待委员会的裁决。
梅韦比事件可能未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各色专家们不断的危言耸听的数据挟持了舆论。有学者称,诸如梅韦比的中性人群正在不断增多,但是并没有任何人能给出确切的统计数据。一些研究中性化风潮的学者认为,目前中性人群数量并不大,但明显的是越来越多宣称自己为中性或无性人群的团体在不断涌现。相比之下,“变性人”已经成为一个陈旧的名词。
这些人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即便是做完变性手术,也无法像摘除器官一样摘除过去“。性别错位”的记忆。另一些人认为,自行鉴定性别(往往是心理性别)就是一个笑话,因为他们常常在两性间摇摆不定。第三类人如同梅韦比一样,更趋向于对自己进行“试验”,通过改变生理性别来寻找最适合自己,同时也最舒服的性别定位。
“对于某些人而言,性别是组织我们社会运作最重要的因素。类似梅韦比自我对于性别的鉴定超出了普通人所习惯的性别定义。”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生同时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的乌尔奇尔·伯克金科自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两性间的紊乱,他深知类似梅韦比的举动为什么会触犯和挑战到某些人对社会和性别认知的底线。
“中性群体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性特征,而是他们没有性欲。一个在普通人眼中很性感的人可能是中性人,中性人只是不愿意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中性人在生理上可能是男人、女人或者是无性人。人类社会对性别差异的传统表述,迟早将会彻底消亡。”伯克金科这样预言道。
心理学家的努力
杰克·德列合尔是美国心理学联合会成员,他正在试图提议修改被誉为全球心理学“圣经”的《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DSM),队便改善中性人在社会中的状况。这本已经修订到第五版的手册广泛地被心理学临床医生、研究者、监察机关以及保险公司等作为判定典型心理疾病的依据。在杰克-德列舍努力下,相关议案正在联合会进行讨论,以便修改或删除相关心理性别错位的内容。
新的手册将会在2013年后正式推出,届时如何鉴定心理性别诊断标准将会出台。
在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上关于中性的讨论,不得不让人联想起1973年在联合会上进行的另外一场关于将同性恋从第二版《手册》中删除的讨论,第一次认可了同性恋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当同性恋给人们带来痛苦时才能被划归为心理疾病。
如今,杰克·德列舍尔和其同事希望删除现行手册中《心理性别疾病》的诊断标准,但目前联合会只是试图将这一部分更名为更加柔和些的《心理性别不适》,并且重新定义诊断标准,新标准必须保证不伤害中性人群,保证这一人群的性别自决的权利。
尽管手册可能不能如同德列舍尔的设想进行大幅更改,但是心理学联合会所同意作出的细微变动已经足以开启一个新时代了,在新时代里性别的范畴已经从过去的“男”或“女”扩展到“两性之间”或“无性”。
“尽管大多数文明类型都倾向于在旧有两性范畴内思考和运转,但是我们不想强迫人们对应这样或那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学者们已经学会了应用更加柔性的标准去鉴定性别。”德列含尔这样强调道。
在变性手术发明之前,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第三性”人群,但他们长期无法将自己划归到两性范畴中,例如在印度几百年里就存在“海吉拉”,他们虽为男儿身,但身着女性服装并宣称自己无性,此外古代宦官制度更是制造了大量的悲剧。
“第三性”被认可是人类社会宽容的体现,每一个个体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到了社会更多的尊重。
迟到的宽容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为“第三性”正名。在法国,变性行为已经从心理紊乱的列表中删除,并且变性人不再被划归为罕见疾病的范畴。英国政府也将变性行为从心理疾病的行列中剔除,但是所有希望变性的人们必须向政府进行申报。
美国无疑成为了承认第三性人群最为积极的国家,同时对相关问题也相当严肃。美国很多大学,其中包括极具声望的哈佛大学开始为“第三性”学生提供专门宿舍,甚至是专用的浴室和厕所,那些无法在文件表格中准确划归自己性别的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来准确选择自己的性别。
不久前甚至传出消息称,美国将改变大学申请书文件的格式,所有申请大学的学生都能在申请表格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性别和性取向,目前还不清楚这一申请书是否统一格式。
穷其一生时间来研究“第三性”群体的杰克·德列合尔认为这个星球上拥有至少600万中性群体,并且时刻提醒道:他们虽然微末,但只有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人类的权利才能完